■编者按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湖南“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将“三个着力”作为全省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目共睹。
为全面反映我省贯彻落实“三个着力”的新探索、新实践、新经验,湖南日报从今天起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反映一年来湖南全面推进“三个着力”取得的可喜成绩,系统梳理今年湖南在进一步推进“三个着力”上有哪些新打算,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喜迎党的十九大,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敬请关注。
记者 张尚武 李伟锋
又到全国两会期,湖南代表团沐浴春风又进京。
团聚的喜悦,再一次萦绕在每个代表心头。而在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2016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对湖南提出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围绕“三个着力”加油干,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精准发力,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硬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代表们记得很清楚。
去年全国两会刚结束,省委、省政府即部署,聚焦“三去一降一补”,精准研判、精准发力、精准施策,致力打赢这场“等不得、输不起”的硬仗!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形象地用五个词语予以概括:“去粗取精”去产能,“旁敲侧击”去库存,“化险为夷”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扬长避短”补短板。
一年来,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得有力、降得实惠、补得关键”,积极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去年8月12日,一纸关停退出封条,牢牢地贴在中冶湘重的电炉操作系统上。这个年产能逾50万吨,投产不到10年的中南地区最大水冷钢锭、轧辊、大型铸钢件及压力容器厚板生产基地,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打击“地条钢”专项行动迅猛展开,益阳中源钢铁有限公司等9家“地条钢”生产企业被强制关停,一举淘汰275万吨落后产能,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
煤炭去产能“战场”,“关停并转”战术组合施展,2073万吨产能艰难退出,煤矿“散小乱”状况得到有效根治。
大刀阔斧“退”,换取优质高效“进”。去年全省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提高0.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
为盘活“沉淀”在钢筋水泥里的资金,省政府出台“湘十条”,结合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去库存;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至去年12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2.3%,比2015年末减少408.1万平方米。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通过“五挂钩、一甄别”,总量控制市县债务规模,甄别清理不规范、不合法举债行为,去杠杆加快,政府债务“化险为夷”。
全面推行营改增,取消、停征、降标众多涉企收费,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套“组合拳”下来,全省税负有效降低。2016年全省宏观税负降至9.9%,首次低于10%。
紧盯关键环节,以制造强省、农业供给侧改革、一湖四水治理、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努力做优实体经济、做强现代农业、做美生态环境、做实扶贫攻坚,有效拉长发展短板。2016年,湖南经济总量超过3.1万亿,位居全国第九。
补齐民生短板,减少贫困人口125万
“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情怀,令与会代表们倍感温暖。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带着感情与责任抓实民生改善,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扶贫、住房、就业、医疗、教育……桩桩件件,关乎民生的普惠政策密集出台。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代表,湖南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生态园,谭天池既是生态园的打工者,还是股东之一。每人5万元的小额信贷,成了他和村里贫困户入股的资金来源,也为他们铺就了脱贫路。
繁华都市深圳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隔千里,却通过劳务协作架起“连心桥”。至今,自治州通过劳务协作,逾20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奔脱贫。
在新宁县崀山镇崀笏村,政府帮助全村5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开发花海旅游,成为“旅游+扶贫”的样板。
过去一年,湖南精准发力“拔穷根”、“挪穷窝”。 包括十八洞村在内的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武陵源区和洪江区2个省级贫困县区率先脱贫摘帽;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25万。
省委、省政府以16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带动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
从原来的废旧危房,到现在修缮后成为乡村一景的“许家老屋”,宁乡县夏铎铺镇天马新村村民许建华逢人便说“政策好”。去年,湖南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47.9万套,排全国第2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湖南以政策拉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服务保障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去年城镇新增就业77.36万人。
聚焦就医热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继长沙试点后,全省推广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老百姓看病报销已不分“城乡”。
着力关切就学。全省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湘江保护与治理进入第2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铺开水环境治理,10座大型水库“退养”,越变越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省财政涉及民生的支出占比超过7成,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湖湘百姓。
三个“百千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农业十分关心,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们加油干。”来自全省农业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杨莉回忆当时情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湖南省委、省政府以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重点扶持“百企千社万户”、“百片千园万名”、“百城千镇万村”,推进农业现代化。
解决“谁来种田”的难题,湖南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兴起。省政府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扶持100家龙头企业、100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10000户家庭农场,担当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比起过去,如今种田‘鸟枪换炮’。”湘潭县种粮大户胡孝成领头成立农机合作社,在“百千万”工程扶持下,购置各类农机上百台套,轻松种田上千亩。
省市财政筹集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3100家,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70%。湖南粮食集团、唐人神、湘茶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改进设备、创办基地,致力做大做强。
破解科技入田难题,“百片千园万名”工程通过建设100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打通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
稳粮食、优经作、提养殖,省里重点扶持100个示范片,引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以综合产业园、特色产业园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加紧创建。省里从农林科研院校和推广机构遴选科技人员,组成服务团,与70个县(市区)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贡献率已达到60%。
农业现代化,最终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湖南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以1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为主中心,以1000个乡镇为次中心,带动周边10000个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过去一年,湖南新农村建设投入逾100亿元,打造了望城区光明村、湘乡市张江村、长沙县惠农村等8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些示范村“产业强、颜值高、气质新”,被赞誉为“远看是公园,近看是花园,生活其中是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