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份情怀,他不远千里毅然踏上异乡扶贫路(一)

2017-02-26 15:45: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鞠躬尽瘁为村民

——记累倒在异乡扶贫路上的石家庄老兵王新法

记者 周勇军 李寒露 通讯员 李飞 廖化 刘黎 田丽娟

86年前,工农红军第四军68名指战员为了信仰,血洒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剪刀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一位怀着满腔为民情怀的燕赵转业军人,同样也是在这里,为了心中的理想累倒在扶贫路上。

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也是一种伟大的传承。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2017年的2月23日这一天:一大早,王新法晨练完后,就来到后湾的关沙田河查看河道,然后又回到借住在村民简发成家中的二楼,与他的帮扶团队成员再次修改桥梁图纸。由于连日来的劳累,他突然趴倒在地,闻讯赶至的房主唐志英夫妇,一个抱住王新法的头,一个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70多岁的村民张昌厚用手紧紧掐住王新法的手脉。然而这一切都回天无力。聚集在坪里的群众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的“名誉村长”就这样匆忙地离开了他们。

与王新法朝夕相处的简法成、唐志英夫妇,清晨外出时还见王新法在晨练,现在却阴阳两隔。想起王新法在他家居住7个多月的点点滴滴,唐志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失声痛哭:“好人啊,你心里还有一堆的事没有完成,你咋就这样走了呢?俺们乡亲们离不开你啊!”

为了一份情怀,他不远千里毅然踏上异乡扶贫路

噩耗传来,薛家村整个山寨笼罩在悲痛之中。正在县里参加脱贫培训的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接到村主任贺顺勇的电话后,一屁股坐在地上,脑子一片空白。来不及请假,拎起包就往村里赶。这位敦厚的土家汉子,见到王新法的遗体时,一下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老伙计啊,村里的67户贫困户都摘掉了贫困帽,只剩4户就要脱贫了,在这节骨眼上你怎么就这么狠心的离我而去,让我失去了主心骨啊。”

今年64岁的王新法是河北石家庄人,1969年12月入伍,1981年退伍转业到石家庄巿公安局工作。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不远千里来到石门县薛家村,发现这里山很美,人很纯,但村民们很穷。他由此产生了来这里义务扶贫的一种情怀:要彻底改变薛家村。

讲起王新法,覃遵彪的心里还一直有些愧疚。4年前,王新法来到村里扶贫,他曾以为王新法只是做做样子,没有把他当回事。然而,当王新法拿出自己的64万元储蓄,为村里架桥、修路、建烈士陵园、发展生态茶园时,覃遵彪被他的举动感染了。不久,王新法以全票被村民们选举为“名誉村长”。

覃遵彪家里有一个小型茶叶加工厂,日子也算过得去。覃遵彪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王新法找到他,彻夜长谈。“共产党员就是要引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如果只顾家里的安逸,就成不了一个合格的领头人。”王新法的这一番话,让他羞愧难言。

村里成立茶叶合作社时,覃遵彪主动将自己的茶厂和另外引进的一家茶厂全部并入合作社,使茶叶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想起这些,覃遵彪的眼泪又止不住往下淌。他自言自语地说:“春天来了,山上的野花开了,你却走了。我想你啊,老伙计。”

夜色渐浓,一束束火把在弯弯的山道飘动,那是村民为他们敬重的“名誉村长”守夜来了;一些拄着拐杖的老人,冒着袭人的寒风,也步履蹒跚地赶来。他们围坐在平易近人的“名誉村长”身旁,想再唠唠家常、聊聊天。76岁的贺宗云老人,深情地凝望着王新法的遗体,手在颤抖,老泪纵横。他动情地说:“老弟啊,你在我们村的这些日子里,带领大伙开山劈石,拓出了15公里山道,架起了6座桥梁,还让我们喝上了洁净的山泉水,你为乡亲们做的这些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山啊!”

相关专题:扶贫楷模王新法——永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