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之型 有型之范

2017-02-24 09:06:0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清君] [编辑:曾晓晨]
字体:【

刘清君

何谓君子?我脑子里还真是些“碎片化”的东西。《论语》中,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我琢磨,在传统文化里,君子是无形之型、有型之范。君子之道则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方式。

论“型”,“君子不器”,所谓“不器”之“型”真君子。按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定义的“道”和“器”的范畴,“不器”就是君子不以人为手段而以人为目的,并非要成为某一种定型的人,不应该局限于工具性的“机械手”。正面理解就是君子应“悟道”。道即是客观规律或是社会规律,君子应成为全面发展的“通才”。所以我说君子是无形之“型”,君子之于社会就犹如水之于自然。

说“范”,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应该属于行为规范的内容。我尝试着从型和范两方面来认知,提供“范”的三维解读:价值追求,修身养性,行为规范。

大道行,乾坤间。《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不仅是人生态度,更是人生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自强不息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功利性的,而是崇高的“义”。所谓“舍生取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以为这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人生之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即便为了生活偶尔爱财,也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占小便宜,不受无功之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君子怀德知耻。德是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社会责任,这种完全利他主义的道德追求,一般人难以做到。但现实生活中可通过修身养性来日积月累,所谓“积德”, 找到利己、利他、利天下的结合点。先贤推崇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独立并起基础作用的,是忠、仁、爱,其他可以派生出来。忠、孝、信相近,只是施予对象不同,对组织讲忠,对父母讲孝,对朋友讲信义,都是指要尽自己之所能及。尽力而为是可以办到的。当然不能愚忠,得有真理的共识,对朋友讲信义,也得以仁和善为前提。因此,建构在“真善美”基础上的和谐时空域,就是利己、利人、利天下的统一体。“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这类德行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到处可见吗?

有人说,知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君子知耻,耻于“有其言,无其行”;耻于“声闻过情”;更耻于“无耻”。这是我国传统“耻感文化”背景中的君子之道。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作对比,我认为个人内心自觉的“知耻”要结合法律的规则自觉才更有时代价值。

至于行为规范,多是基于道德标准的规定。比如重实证,力求看明白、听清楚,注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这是君子悟道的基本功。如今搞调查研究不也提倡察实情、听真话吗?

君子用礼,“和为贵”。但君子讲“和”决非是一团和气,而是“君子和而不同”。尤其是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不迎合、不苟同。君子交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之淡是为了亲,因为不沾染权利、金钱的友情更纯洁,也更长久。君子共事“周而不比”,现代解读就是合作共事能力强,且从不把自己的朋友圈当作小小的“利益共同体”,所谓“君子坦荡荡”。试想都能如此,还有那么多的利益集团吗?

“人心齐,泰山移!” 修君子之“型”,行君子之道,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不正是我们的文化优势和软实力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