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人物B面:中国式硬汉曾国藩的温情一面

2017-02-22 13:05:48 [来源:什九湖湘]  [编辑:曾晓晨]字体:【  
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式的硬汉,豪杰与圣贤的合一。他的内心,似乎自三十岁前后的“脱胎换骨”、以理学修养身心以来,始终是足够强大的,并以其硬汉形象,塑造了湘军的硬、狠、稳的特性。

提起曾国藩,也许有很多人会想起海明威,想起《老人与海》,至于当时的大清王朝是不是那条大鱼,这一联想则可以暂且放一放。是的,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式的硬汉,豪杰与圣贤的合一。他的内心,似乎自三十岁前后的“脱胎换骨”、以理学修养身心以来,始终是足够强大的,并以其硬汉形象,塑造了湘军的硬、狠、稳的特性。



然而细读他的书信与日记,则会发现,这么伟大的人物,也有内心软弱无助,想要家人陪在身边的时候。硬汉曾国藩,所谓内心柔软的一面,又是怎样的呢?且看他写给孩子的家书,其中的温情脉脉,读来真是让人唏嘘落泪呢!

同治元年的秋天,也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一个关键时期。那时候的湘军开始进攻金陵(天京),却被太平军的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等人的近二十万大军反包围给困住,危机四伏。湘军营中又突发了瘟疫,几乎每天都有大批军士死去;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染上瘟疫,再加之操劳过度,不久以后就死去了。好在另有他的弟弟曾国荃的硬守,以及鲍超、张运兰等湘军名将的死抵,虽然经历连日的“恶风惊浪”,各路湘军,得以保全。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曾国藩的内心如何?先来看《谕纪泽》(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其中说:

余近日忧灼,迥异寻常气象,与八年春间相类。盖安危之机,关系太大,不仅为一己之身名计也。

所谓的忧灼,也即内心的忧虑与焦灼,为什么曾国藩要说此年的忧灼“迥异寻常气象”呢?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作为湘军的最高统帅,以及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的曾国藩,再度感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安危之机关系太大”。每天都会听到或看到无数的湖湘子弟或死或病,以及老百姓的流离失所,山河大地一片苍凉,作为一方的主要决策者,不能不忧灼迥异了,这“一己之身名”关系的不仅仅是自家,也是无数的人命。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曾国藩老了,病了。再来看接下来的《谕纪泽》(同治元年十月初四日)开篇说:

此间军事,金柱关、芜湖及水师各营,已有九分稳固可靠;金陵沅叔一军,已有七分可靠;宁国鲍、张各军,尚不过五分可靠。此次风波之险,迥异寻常。余忧惧太过,似有怔忡之象,每日无论有信与无信,寸心常若皇皇无主。

在此家书中,告知了自己家人军中的“风波之险”,也坦然透露自己的忧惧,内心常常感到“皇皇无主”,已是十分软弱无力,以至于病态。这里的所谓的怔忡,在中医上指心跳过于剧烈等症状,实质则是由于内心经常处于的忧惧不安之中,而在身体上的一种反应。

当时的军事,稳重如曾国藩,也只是说水师有九分可靠,陆师之中的曾国荃军有七分可靠,鲍超与张运兰两军则只有五分可靠,故而经历了这次二十万大军压顶的风波之险后,还是没有大的把握取胜,唯一有把握的只是湘军自身,已不存在太大的忧虑,然而还有“疏失”的可能在。又因为太平军的金陵布防还依旧稳固,想要轻易攻下则也不可能。曾国藩在此家书之中继续说:

前此专虑金陵沅、季大营或有疏失,近日金陵已稳,而忧惶战栗之象不为少减,自是老年心血亏损之症。欲尔再来营中省视,父子团聚一次。一则或可少解怔忡病症,二则尔之学问亦可稍进。或今冬起行,或明年正月起行,禀明尔母及澄叔行之。尔在此住数月归去,再令鸿儿来此一行。

虽然战场上的局势已经稳定,但是曾国藩的身体状况却依旧不太稳定。他再次说到自己的“怔忡”之症,也即内心的“忧惶”与“战栗”之象,并不因为局势的稳定而减少。这种怔忡之象,粗通医道且对自己十分了解的曾国藩说,其原因有二:一则因为前段时间的忧惧太过,二则因为已入老年的心血亏损。这么说来,当时的曾国藩,既有心病,又有身病,二者结合起来,以至于内心也是软弱得厉害了。

心病还得心药治。故而他也想与家人多多团聚,让两个儿子轮番过来,陪陪老父亲。这其中的意义,则也有两个:其一,缓解“怔忡”之症;其二,督促儿子的学问进益。是的,不要以为做父亲的总是个硬汉,总是强大的,好男人也有软弱的时候,也需要家人的陪伴。再说这种陪伴,也是相互的,父亲与儿子经常在一起,既可以安慰父亲的情绪,从而以更好的心态去做事业;又可以提点儿子的学业,以及身心健康的成长。曾国藩在此的家书之中,期待团聚而叮嘱再三,在保留下来的众多家书之中则是极少见的,真是难得的真情流露,且毫无矫饰,可见其为人之真,当可感动其子,感动所有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