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双一流” 要做好“加减法”
黄云清
与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相衔接,湖南已对全省高校创建“双一流”作出了精心部署。创建“双一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魄力,在观念、机制和实践上大胆突破,以使我省高校在新一轮改革中抢占先机。要达成这一目标,应抓好六个关键环节,做好“加减法”。
在宏观调控上,应更加突出政策引导,避免“统死管细”。通过高等教育改革,高校管、办、评分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政府对高校管得过细、统得过死的问题,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聘用、基本建设等方面自主性不大、主动性不够。推进“双一流”建设,政府部门应在“放”与“管”上把握好度: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重点,加快落实高校在选人用人、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设备采购、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自主权,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进一步改革高校评价机制,将重点放在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在各高校内部,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给学院、学科在人、财、物各方面更多自主权,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在资源配置上,应更加突出竞争机制,避免“撒胡椒面”。在原有体制下,国家对各高校按“层级”实施管理,在财政拨款、基本建设经费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我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有所递增,但总量增幅有限,加之基本上采取“分蛋糕”的方式进行配置,虽保证了众多高校及全省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但缺乏必要的竞争活力。而建设“双一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打破原来的资源配置方式,重点对有基础、有实力、有优势的高校与学科进行支持。因此,我省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与经费的统筹,以尽快破解我省因区位问题导致优秀拔尖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瓶颈”,重点保障“双一流”拔尖人才、创新团队、特色学科建设、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平台等计划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资源整合,对有实力与潜力的学校或学科应给予重点投入,一方面增强各高校为争创一流而进行良性竞争的动力与活力,另一方面减少对“新起炉灶”学科的无效投入、对有相同学科但实力相差较远的学校的重复投入。各高校也要提高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避免贪大求全、重申报轻建设、重规模轻质量。
在学科布局上,应更加突出比较优势,避免“全面出击”。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是要有一批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已明确以拥有领先、高水平学科的多少将一流大学划分为三个层次。因此,选准选对争创一流的学科非常关键。就全省而言,对有可能进入世界或国内一流学科的遴选,需要进行通盘比较与评估,以利于科学布局,以确保这些学科在国内和世界学科排行中有竞争实力。具体到每一所高校,更需要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应着重从那些在国际国内排名中居于前列、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的具有传统、特色与优势的学科中加以遴选,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科,该调整的调整,该舍弃的舍弃,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集中优质资源把最有优势、最有可能跻身一流的学科建设好。
在人才培养上,应更加突出质量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培养不出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就无从谈起。高校要根据“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着重围绕学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行业背景等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培养能够体现本校传统优势与学科特色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整合学校学科、科研、师资等资源,因材施教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具有不同优势特长、资质禀赋的学生往不同方向发展;要注重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要尽可能减少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上“煮大锅饭”、在人才质量评价上“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以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千校一面”“泯然众人”。
在服务社会上,应更加突出贡献效能,避免“蜻蜓点水”。从总体上看,目前高校主动并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创建“双一流”,要在着力实现“一流大学作出一流贡献”上下功夫。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引导与牵线搭桥的作用,加强与全省发展战略紧密相关、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与技术需求的统筹,采取政府与企业“出题”、高校公平“竞答”的方式,由真正具备实力的高校来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以减少低层次、低水平重复甚至无实质内容、浮在面上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另一方面,高校要切实将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瞄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及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抓好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增强智力、技术、人才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精准度,提升高校对社会的贡献效能,实现服务社会与建设一流大学的互促互动。
在文化建树上,应更加突出团结精进,避免“离散内耗”。一流大学必定有一流的文化与精神,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团结协同作战与抓好顶层设计同等重要。就全省而言,应着力打破以往在制定政策、资源配置中过多考虑“平衡”“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和做法,以推动形成良性竞争,促使各高校尽展所长,在打造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大学与学科的过程中,充分彰显湖南智慧、湖南特色。就高校内部而言,要突出做好“人”的文章:一方面抓好队伍整合,尤其要避免因学科布局调整可能带来的学科、学术带头人谁也不让谁、离心离力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造就自由宽松、民主活泼、严谨务实的学术生态与氛围,避免学术研究上的浮躁之风和功利化倾向,真正以一流大学的精神风骨和文化气质引领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
(作者系湘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