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碑
生态农业种植基地
省交通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罗海杰(右)
华声在线11月8日讯(记者 王海燕 张鼎峰)11月8日,“办人民满意交通·万里高速三湘行”活动来到慈利县岩泊渡双合村,记者从省交通厅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扶贫队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围绕“帮扶一批项目、树立一种精神、建好一支队伍”,注重在“精准”上下功夫,开展“满意交通”精准帮扶,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双合村建档立卡的32户贫困户有望今年全部实现脱贫。
修公路,基础建设改村貌提信心
双合村位于慈利县岩泊渡镇西南面,处于慈利县岩泊渡镇、南山坪乡和朝阳乡三乡交界之处,全村总面积9450亩,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形态。该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有144户601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36人。
“我们进村后,就想着要发挥交通运输部门的优势。”省交通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罗海杰介绍,扶贫队以修路架桥为重点开展基础项目帮扶,确定以交通为重点投资750万元实施11个帮扶规划项目,一年多来累计完成建设投资502万元。
扶贫队来了之后,双合村完成了6.9公里村内道路路基工程建设和2座危桥改造,实施路面硬化4.9公里,完成2公里村内道路安保工程建设,并且将岩泊渡至3A景区赵家垭旅游度假休闲区公路纳入规划项目。该公路建成后,将助力沿线3个乡镇6个村的旅游扶贫。此外,新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及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8个村民小组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和7公里灌溉沟渠整修工程也基本完成。
“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信心更足了。”罗海杰告诉记者,扶贫队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教育帮扶,坚持扶贫先扶“志”,注重教育引导,挖掘双合村内红军长征故事,捐立红军长征精神碑,树立创业精神,充分调动了村民“我要脱贫”的积极性。
带产业,精准扶贫引技术增收入
“在养鸡场工作的时候,每个月有2000多的工资,比我在家务农要好得多。”吴名会是双合村的贫困户之一,家中有80多岁的母亲要照顾,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长时间从事体力活,让他发生改变的是双和公司。
双和公司是扶贫队引进的一家农业公司,与村委会合作联营蛙田高山有机米、五黑鸡及绿壳鸡蛋、中蜂蜂蜜、薄壳核桃等高山特色有机农副产品。吴名会在公司的养鸡场负责厨房和养鸡的工作,收入有了显著提高。
“村委会组织贫困户开展种养,公司实施产品加工和销售。贫困户掌握了技术之后,也可以回家自己养殖。”双和公司经理戴鹏告诉记者,这种模式让贫困户既方便贫困户在家照顾亲人,也可以让他们大胆地搞养殖。
在双合村,扶贫队以市场为导向,聘请省农科院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还推进了中药材种植、生态农业循环种植、光伏发电等村级产业,通过产业让贫困户直接增加收入。“光伏发电站建成后,每年并网发电收入可达12-15万元,预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据了解,双合村规划的项目和产业都优先贫困户劳务用工,2015年贫困户每户村内务工收入达6000余元,有15户62人实现脱贫。今年,预计32户贫困户全部都能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