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简介】安化县

2016-10-07 11:25:05 [来源:安化县政府网站] [作者:张莹] [编辑:刘艺]
字体:【

一、安化概况

安化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个面积最大的县。辖5个乡、18个镇,总人口100万。居民主要系汉族,有少数民族近1000人。

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县。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就是生于斯,长于斯。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陈琳、田卿等羽毛球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安化被誉为“世界羽毛球冠军的摇篮”。

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盛产松、杉、竹、茶叶、药材等,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厚朴之乡”、“中国竹子之乡”、“湖南省林业十强县”、“ 中国黑茶之乡”等称誉。“安化千两茶”享有“世界茶王”的美誉,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52种。水能蓄积量达150万千瓦,除横跨资江干流的柘溪、东坪、株溪口三个水力发电厂外,还建有中小电站142处。

安化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境内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第一冰碛岩的省级雪峰湖地质公园和保护完好的文武庙建筑群、陶澍陵园等文化遗存,茶马古道、蚩尤故里、九龙池风光带等潇湘新景正脱颖而出,享有“中国最美小城”盛誉。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安化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均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安化县委、县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强力实施“3+2”发展战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抓好矿产、茶叶、旅游等三大产业和交通、城镇两大基础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展望未来,安化发展前景广阔,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二、自然资源

安化地形地貌多样,各类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2°C,无霜期长275天,日照1335.8小时,降水1706.1毫米。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高山叠嶂,峰峦挺拔,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境内水面达85平方公里。安化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药材等,有木本药材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蓄积量150万千瓦,除柘溪电站外,还建有中小电站142处,总装机2万多千瓦。

三、旅游资源

古道风情

"长宝第一洞天"-龙泉洞

六步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安化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位于县城北8公里的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人工湖面、游艇飞驰;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峡谷中,索桥飞架;丛林中,亭阁隐现。位于柘溪库区的柘溪省级森林公园,从省内外引进树种67科358种,其中珍贵树种15科25种,被称为亚热带的植物园,是旅游的胜地。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12250公顷,核心区有数百公顷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23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等40种。自然景观还有奇石如林、奇洞遍布的思游景区,洞中有洞,洞内分层、层层有景的马路溶洞群等。古迹亦多,有安化一中校园保护完好的文庙、武庙;有石人石马、陵墓享堂、御书御撰扁牌一应俱全的陶俦陵园等等。

安化茶马古道:安化,历史上作为世界黑茶的生产中心,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前乡的茶,经过初制后,要运到后乡的资江边八大茶叶镇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华里山路。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将幻化成华夏子孙崇高的民族开拓创业精神。

四、安化黑茶简介

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也是中国的特有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安化产茶自唐代开始,已有产“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安化建县后,朝廷在资水北岸建立博易场(即茶市),用米、盐、布、帛交换(专卖)安化茶叶。当时以“渠江薄片”为代表的安化蒸青饼茶,还不是现代黑茶,但是,安化茶叶凭借天然的优厚条件,随历史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

安化黑茶产制始于十六世纪初,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产地有限。”这里所指的黑茶是四川绿毛茶经过蒸压形成的黑茶,难于满足宫茶和商茶需求,同时也不及湖南安化民间实践中形成的在初制中进行锅炒、沤堆、火焙等工艺产制的黑茶。于是,商人越境至湖南采购。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值贱,商人率我境私贩。”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御史徐侨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由于湖茶量多、质好、价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马”之愿,在十六世纪末期,四川黑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取代。

道光元年(1820年),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受托行栈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0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称为“千两茶”。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运输受阻,安化黑茶产制受到影响。1939年5月,留学日本的大学士彭先泽先生在国民政府支持下,回到安化家乡,开创了安化黑茶产制的新纪元,试压安化黑茶砖成功,正式组建成立湖南省砖茶厂。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化黑茶产业,得到了全面的规范化发展,实行统购统调,保障各少数民族茶叶供应,产品主销国内七省(自治区)。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安化砖茶厂开始试制茯砖茶,从泾阳雇请技工三名,并取泾阳水来安化开始试制,同时由武汉大学生物系赵教授来厂指导,进行近一个月的研究,主要对水热处理,加茶汁、干湿调剂火温等诸工艺的控制,于1953年获得成功,从此,”茯砖“移地筑制的历史得以改学。1958年,黑茶砖机制工艺压制茯砖又获成功,自此结束了几百年手工筑制茯砖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进步,茯砖茶也有了新的发展。荷香茯砖、原叶茯砖、金手筑等创新产品便是在茯砖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荷香茯砖以安化黑茶和优质荷叶为原料精制而成,除具有茯砖茶的功效外,还具有明显的清热、泻火的作用。原叶茯砖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颠覆传统茯茶“切碎”工艺,保留叶片原有形状,精选安化云台山野生茶树原料,轻微氧化,“活性”强。金手筑获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金奖。

更多介绍请点击:安化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