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跟四走”趟出产业扶贫新路
国务院扶贫办推介我省经验
华声在线9月23日讯(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朱媛 肖坤林)我省趟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3年来直接帮助162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天,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交流经验,重点推介了湖南探索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经验。此前的9月19日-21日,与会代表到我省郴州市的宜章县和永州市的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了现场观摩。
把准产业扶贫之“脉”。2014年,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等人调研发现:普惠政策条件下,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中被边缘化,出现“扶富不扶贫”现象;贫困群众因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难以搞好产业项目;简单的“给钱给物”帮扶方式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无法有效对接市场。
开好产业扶贫之“方”。瞄准贫困人口,改变传统的“给钱给物”、打卡到户帮扶方式,创造性地提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3种帮扶模式。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其中70%以上用于支持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形成差异化扶贫政策,按每年人均2000元的标准精准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省扶贫办与省农村信用联社合作,联合推出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破解资金瓶颈。全省3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整合其他资金60亿元,引导690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29个。宜章县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发展福鹅产业,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6万元,帮扶3240名贫困人口年均增收3000多元。
育好产业扶贫之“果”。省扶贫办等部门出台办法,鼓励扶贫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扶贫部门、扶贫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签订三方委托合同,明确三方责权利,建立维权机制,确保贫困农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