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扶贫干部的工作体会:做好扶贫工作要心怀“四心”

2016-09-22 17:24:2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胡锦辉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进行了学习。其中,总书记对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告诫让我很受鼓舞。联系到孟子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样一段话和当前扶贫工作的现实情况,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怜悯心、羞恶心、谦让心、敬畏心这“四心”就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系怜悯之心。我生长在农村,参加工作后从事的都是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工作。我深知,要与群众打好交道,就一定要站稳群众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尤其是对弱势群众更要抱有怜悯之心。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首先要像走亲戚一样,深入农户家里与他们拉家常,在交谈的过程中将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吃、穿、就学、医疗、住房等“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情况摸清摸透。其次要根据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因人因户制定脱贫方案、列出脱贫清单、用准帮扶措施,把帮扶工作落实落细。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只要时常用一颗怜悯之心来对待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就一定能够把扶贫工作做好,得到万千群众的认可。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存羞恶之心。良知如炬,应知善知恶,辨美丑、知羞耻,是对每个正常人的最低要求。在扶贫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干部都怀有善恶之心、羞耻之心,能很好展现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但也有一些让我们感到“脸红”的事情:8月4日,媒体以《前脚扶贫后脚公款喝茅台,真是“扶得一手好贫”》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周口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某在项城扶贫点慰问后,参加扶贫晚宴,醉酒后与下属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一事。新闻一出,评论铺天盖地。这个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有羞耻之心,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事情干砸了对党的事业有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时刻用一颗善辨丑恶的心来对待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知羞恶的“初心”才会永存。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怀谦让之心。谦让,即退让或礼让,是担当,更是境界。在脱贫攻坚战中,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系统的干部需要有这种境界和担当。中央最近有一规定: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在该县没有脱贫之前不得调整和调离工作岗位。这既是对县委书记责任担当的严压实,也是对县委书记谦让精神的高要求。目前,扶贫工作逐步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在这特殊时期,没有广大扶贫干部舍弃小我的谦让和舍我其谁的担当,贫困群众的脱贫梦很难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也会大打折扣。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们要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执着精神,舍小我、成大义,舍个人、为全民,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力量奉献给造福百姓的扶贫事业。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葆敬畏之心。“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朱熹用这样一句朴实的话告诉我们,人活着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今年6月,省纪委对全省24起“雁过拔毛”典型案件进行了曝光,其中截留私分、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涉农、民生、扶贫等财政专项资金等问题均被通报,相关当事人得到了严肃处理。当前,各级扶贫部门掌握的资金和项目都比较多,利益的诱惑也时时存在,干部一不留神就可能滑向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一定要头悬戒尺、心存敬畏,将敬畏两字融入血液,心甘情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只有将敬畏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修炼本身,守住“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扶贫干部的初心就是让千千万万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全面小康的中国梦如期实现。只要我们始终以怜悯之心对待群众疾苦、以羞恶之心对待自身陋习、以谦让之心对待个人得失、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就能守住我们扶贫工作的“初心”,就能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胜利之路!

(作者单位:湖南省扶贫办)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