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如此美 专家学者美“哭”在汩罗江源头

2016-08-22 09:38:56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编辑:万姗姗]
字体:【

汨罗江因屈原而名,又以诗文称道于世。然其源出何处?于国计民生之利几何?8月19日,带着这些问题,“对话汨罗江”大型水文生态科考活动启动。岳阳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李可波出席仪式并授旗。

科考队合影留念

启动仪式结束后,科考队一行20余人携带专业设备仪器,奔赴汨罗江平江青口滩河段开展实地考察。无人机、冲锋舟、ADCP流速仪、地理信息系统仪(GIS)等设备悉数出动,时隔41年后,昌江、汨水相汇处的青口滩水文信息被科考队全面刷新。

2016年8月19日,正午,烈日当空,满眼明亮。

出平江县城,上平伍公路,驱车西行十数分钟,即至将军山。这里,是“对话汨罗江”大型水文生态科考队考察的首站。

汨罗江与昌江河交汇处俯瞰(无人机拍摄)

将军山山势雄峻,郁郁青青。有传其名源自曾在平江开展革命工作的彭德怀,诗云“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实则不然,据市政协经科委主任、科考队人文地理组组长潘刚强介绍,将军山之名,实因宋朝平乱名将邓雅。

沿泥路上山,尘土飞扬。将军山不高,260余米。几个盘旋,便至山顶。顾不得细看历代祭祀邓将军之残碑,目光就定格于眼前景象。

汨罗江流至将军山脚下呈S状

面北而立,向右看去,一条玉带自北向南,缓缓而流,谓之昌江河,汨罗江最大的一条支流。至山脚,与自东南而来的汨水交汇相融,继续向西。如画笔一般,在方圆数十平方公里之内勾勒出一幅“S”形状的山水画。极目望去,山林掩映,江水蜿蜒,红瓦白墙,即使烈日炎炎,也使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

一顿饭的功夫,完成了拍摄工作。众人下山,直奔山脚两水交汇处——青口滩。

壮美青口滩

先行到达的水文科考组正在组长熊见红的指挥下进行准备工作:发动冲锋舟,ADCP流速仪、地理信息系统(GIS)下水,无人机盘旋在空中嗡嗡作响……

水文科考组准备仪器

冲锋舟劈开水面,拖动着流速仪等仪器,从北向南,自西向东,来回奔波。两个小时过去了,一组关于当前水域的水文信息时隔41年后,再度更新。上一次对汨罗江全面的查勘测量及调查,还是1973年至1975年的事。

下水采集水文数据

据市水文局局长、科考队水文科考组组长熊见红介绍,科考活动第一站选在青口滩,不仅因其是两水交汇之处,还在于其水文情况变化之大。1975年时,青口滩还是一片河滩。稍后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科考组还是从当地村民处获悉,1983年时,青口滩的水位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当时的水位,已经到了现在岸边三层高的楼房处”。

科考人员研讨水文情况

之后,青口滩的水位几经浮沉,时而浅至仅能没过脚踝,时而又达数米之深。

水位的变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一位姓胡的老人告诉科考组,近年来水位不断升高,一是因为挖沙所致,二是因为下游不远处修建了水电站,蓄水导致上游水位升高。

录制汨罗江影像资料

经过3个多小时忙碌的工作,水文科考组已全面获取了汨罗江青口滩一带水文数据。另一边,深入当地采风的人文地理组应当也在归途中。烈日炙烤下,众人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摄制组的一位小姑娘已出现了中暑征兆。带着丰硕的成果,说一声:再见,青口滩!

市水文局局长、科考队水文科考组组长熊见红介绍青口滩水文情况

此次科考活动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全力助推岳阳市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保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理念。活动由政协岳阳市经济科技委员会、岳阳市水文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项目办公室、长江信息报社联合主办。

WWF肩负着生态环境考察任务

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5543平方公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此次科考活动从8月19日开始,10月底结束。由岳阳市水文局牵头组成水文科考组、由岳阳市政协经科委牵头组成人文地理组、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牵头组成生态评估组,对汨罗江流域的水文、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监测。由长江信息报牵头组成新闻报道组,通过市级主要媒体对科考活动进行动态新闻报道。

科考成果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据岳阳市水文局局长熊见红介绍,此次科考活动将利用冲锋舟、无人机等先进仪器设备和勘测、拍摄技术和水质检测技术,对汨罗江全流域水文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查勘,确定汨水源,昌水源,罗水源,并立牌标识;组织“保护母亲河”问卷测评;组织开展“世界河川日”(9月25日)活动;撰写《对话汨罗江--关于汨罗江水文生态现状与未来的考察报告》,参加10月底在长沙举行的“善水行”国际论坛。

当地村民胡大爷为科考组提供了许多宝贵材料

同时,此次科考活动以科学考察、实地采访的体验感悟,以图文影像,真实记录汨罗江沿岸美丽的自然风光、渊源深厚的乡土风俗、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特殊的地质地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生态镜像,加大保护母亲河的宣传力度,为汨罗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传播提供宝贵的文图资料,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人文地理组长潘刚强(右)肩负人文采风重任

据了解,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此次科考活动纳入了“长江美丽家园计划”示范项目,市政协已将“对话汨罗江”列为重点调研课题,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作为明年市政协参政议政的预选课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