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从天心阁跑到奥运会的“女跑王”

2016-08-08 11:08:4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伍婷婷] [编辑:万姗姗]字体:【  
1936年的8月,那张晒得黝黑的中国面孔也曾在第11届奥运会上闪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田径赛的女性,李森忍着水土不服带来的不适站在预赛起跑点上。起跑的枪声发出,她咬着牙“嗖”地率先冲了出去,拼尽所有力气向前……虽然最后还是落后,泪在眼眶打转,但这个倔强的中国姑娘强行将它忍了回去。

李森(1914-1942),湖南衡南县人,中国田径短跑女将,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女田径运动员。 1935年,李森参加上海国际运动会(民国期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不仅获得了女子50米、100米和200米3项短跑冠军和女子急行跳远第2名,还分别打破了50米跑、200米跑和女子急行跳远三项全国纪录。 李森的优异成绩轰动了当时的中国体坛。

1935年,上海国际运动会,李森(1445号)站在跑道上准备起跑。

1935年,上海国际运动会,李森获50米冠军接受颁奖。

李森出生在衡南县车江镇金马村的老宅子。供图/李江华

李和生:李森堂弟

谭映天:长沙市稻田中学校友会秘书长

奥运会又一次拉开帷幕,无数张面孔像是放电影般组成这个夏日的片段。

1936年的8月,那张晒得黝黑的中国面孔也曾在第11届奥运会上闪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田径赛的女性,李森忍着水土不服带来的不适站在预赛起跑点上。起跑的枪声发出,她咬着牙“嗖”地率先冲了出去,拼尽所有力气向前……虽然最后还是落后,泪在眼眶打转,但这个倔强的中国姑娘强行将它忍了回去。

一晃80年过去,历史已经翻过了不少篇章。可那张面孔,依然是那个时代里中国运动员最真实的写照。

撰文/记者 伍婷婷 实习生 彭丽桦 刘萌萌

“黑姑娘的腿真长”

“啊呀,你是说李森吗?我们村的,我们都知道她是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田径女运动员,她家的老宅子还在。”李森出生的衡南县车江镇金马村村支书李江华一听到“李森”,特别兴奋。他翻出李森家的祖屋照片,像展示一件艺术品般说,“我们村都知道她”。这个翘角屋檐的古建筑立在金马村,和其他新建的高楼相比,太有历史感。可再问及李森的模样和小时候的故事时,李江华摇摇头,“这些,估计连她堂弟李和生都不知道了吧。”

但稻田女子师范学校的李琬华和向大威老师是记得李森样子的。李琬华跟后来在学校做校友工作的谭映天老师聊天,时常提及李森,“那个衡阳妹子,我叫她黑姑娘,黑黑瘦瘦的,很健美,她可是我的‘爱爱生’哟。”1933年,李森被杨文敏老师“特招”进入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师范班,李琬华是她的体育指导老师,她对李森的第一印象就是,“又高,又瘦,剪着齐耳短发,腿特别长,一看就是田径运动员的好苗子。”那时的李森不过19岁,身高已经有170cm了,是被当作留校老师来培养的。

“黑姑娘”李森跟高师班的其他女孩不一样,她是插班生,那时稻田女子师范学校面向全省招各县前三名的学生,李森的“特招”名额不在其内。“特招”学生并不是只要有特长就能进入该校,它要求文化成绩和特长同样优秀。李森就是什么都具备才有机会被“特招”,入校食宿也全免。

因为每天都训练,李森晒得黝黑,看起来更像男孩子,只是偶尔腼腆地笑。刚从县里转到省城上学,李森更加勤奋,她每天比其他同学起得更早,在天心阁下跑步、训练。“李琬华老师已经不太记得她当时训练的时间,有印象的就是她每天起得比别人早,回来比别人晚。她时常说黑姑娘是从天心阁跑出去的,跑到上海继而跑到奥运会。”谭映天对李琬华说的这些话印象深刻。

“她是个要强的妹子,憋足了劲头,生怕自己落后了。”从李琬华的回忆里,谭映天还知道,李森是寄宿生,她从乡里来,怕训练耽误功课影响学习,她又从不多的休息时间里抽时间补功课。那时候训练特别艰苦,一身是汗也没一个专门的地方洗澡,李琬华还时常感叹,若是条件稍微好一点点,说不定李森还有更好的发挥。

李森在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只待了一年,本来还要两年才毕业的她,因为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破格考上了上海爱国女子体育专科学校。

“凡事都要得第一”

“我堂姐,她去世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我们那时候是大家庭,堂姐这样的行动也是在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关于李森的事迹,66岁的李平生几乎都是“听说”的。他哥哥李和生长他几岁,村里人知道李森的事迹,几乎都是李和生告知的。

“堂姐在3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也就是我的四叔,那时封建社会,四妈带着她守寡,日子很难过。所以她们很早就走出这个村子了。”李和生觉得,堂姐李森从小就发狠和霸蛮跟这种环境也有关系,她想像个男孩子那般被人关注。

李森学体育是从12岁开始,那时,她以高分考上省六中(衡阳),入校不久学校举办校运会,李森夺得50米短跑冠军。起初,学校老师并未关注到李森的天赋。而李森自己却留心了,为了提高跑步速度,她专门去请教姨父,“办法是有,但是女孩子家家的估计吃不消。”姨父打量着她说出这句,可李森不罢休,觉得自己能行。姨父就告知要腰腿绑沙包增加重量练习才有效。李森照做了,每天都用此方法在湘江边练习。又到了学校运动会时,她又拿了短跑冠军,校长和体育老师这才觉得李森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专门给她免去学费,列为优等生培养。

1930年,16岁的李森已经长到168cm,身材比例逐渐凸显田径优势。同年5月,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在长沙举行,李森代表衡阳参赛,首登赛场的她获得女子100米第一名和个人总分第三名的成绩。

“黑姑娘好强,她什么都要拿第一。”李琬华记得李森个性刚强,要做就得做最好。第二年的省运会她又参加了,这次她在100米中跑出15秒的成绩,相比前一年的16秒8进步不少。此外,她在急行跳远比赛中,以4.09米的成绩刷新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当时为4米),还获得短跑50米冠军。

1932年的第十二届省运会是李森的一个转折点,这次,她获得50米和200米的冠军,并且以30秒8破了200米的记录。拿下这么多“第一”的李森,要想不被人关注也难,也就在这时,稻田女子师范学校“伯乐”杨文敏看中了她。

谁都不能“欺负”她

“黑姑娘有武功,谁都不能欺负她。”谭映天记得李琬华说刚带李森训练时,知道李森学了武术,有点诧异,总是开玩笑说没人敢惹她。

李森也曾在接受《良友》采访时说,“小时候我常常要生病的,四五岁后,也许是自己觉得好玩,好运动,体魄也一天一天地强起来。由这一点使我感悟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倘若自己肯努力锻炼,就不愁不会改进的。”再加上跟母亲相依为命,她更觉得要有“功夫”来保护自己及母亲不受人欺负。

李森学“功夫”是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衡阳渡河,看到有洋人欺负船工,而船工是有功夫之人,直接打倒洋人开船走人了。回家后,李森把这事跟母亲说了,嚷嚷着要学武术,防止别人欺负。母亲虽然开明,但还是以女子不宜弄拳术拒绝了。但之后阴差阳错,姨父正好是教“形意拳”的,李森顺理成章跟着学了这门武术。

“堂姐可争气了,她那时候可能觉得不争气就会遭人欺负,所以她就让自己更强大。”李和生虽然没见过堂姐,但是他从当时的环境中能体会到堂姐的心思。李森在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学了一年就考入上海爱国女子体育学校,临行前,她给“伯乐”杨文敏写了一首绝句,自比“木兰”。“初秋握别稻田边,东去扬帆正少年,为向云天抒壮志,腾身跃上木兰船。”

从长沙来到大城市上海,李森更加谨记“争气了才不被人欺负”的格言。她入校后不久就代表上海参加上海国际运动会(民国期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获得女子50米、100米和200米3项短跑冠军,其所创造的50米6秒8和200米27秒5的成绩,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没有被人打破。“据说这个纪录保持了20多年。”谭映天介绍。她的这些事迹轰动了中国体坛,有人称她为“女跑王”,甚至直接把1935年定为“李森年”。也就在这时候,李森获得了“四木小姐”的称号。

章士钊相助出征奥运会

李森在接受《良友》采访时坦言,“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参加世界运动大会(奥运会),我希望还可弄点较好的成绩出来,报答那些爱护我的人们的厚爱。”而她的表现也为她赢来了这样的机会。她被上海体坛老前辈马约翰推荐参加1936年8月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

可让人发愁的事情随即来了,当时国民政府不肯出钱供给运动员出国比赛,一切费用全靠各运动员自筹和募捐。李森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无力出国,怎么办?她找到了在上海的老乡王衡,说来也巧,王衡跟她是省六中的校友,还是她母亲的学生。王衡介绍她去找章士钊。那时候,章士钊在上海当律师,听闻李森的情况后,二话没说,给了她500块银元作出国费用,为了减轻她的心理负担,再三叮嘱不要她还。“她家条件不好,在稻田师范上学那会儿最节俭了。”李琬华曾说过,李森舍不得花钱,这次算是遇上“贵人”。

1936年的6月28日,筹到费用的李森和中国其他参赛队员一起从上海乘坐意大利邮船出发去往柏林。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届奥运会有49个国家的4066名运动员参赛,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中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了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等6个大项。69人中只有田径运动员李森和游泳运动员杨秀琼是女性。

他们经过印度孟买、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再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上岸,休息一晚,第二日改乘火车去往德国柏林,这一路上坐车乘船总共花去了27天时间。到达比赛地点时,离预赛只有不到五天的时间。

这一行,运动员们几乎晕得不成样子。他们呕吐不止,又长时间没进食,体力消耗巨大。李森更是又累又疲,刚一下船就晕了。幸好她住的旅馆是一个华侨开的,那个华侨的爷爷是李森的衡阳老乡,两祖孙照顾加鼓励才让李森振作起来。

8月3日下午4时,这或许是李森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时刻。女子田径预赛,参赛36人,分为6组,每组取2名,李森作为中国唯一参加奥运会的田径女选手被分在与上届奥运冠军同列的第三组。她第一个冲出赛道,可因为体力并未恢复,耗尽全身力气只跑了小组第5名,成绩13秒6,无缘决赛。

李森大哭一场。她没想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这么大,后来她回到湖南,去看指导老师李琬华,跟她提及奥运会那场赛事,“我们到了柏林水土不服,一直拉肚子,根本没有体力跑赢别人。”另外,她也看到了自己跟其他运动员之间确实差距很大。没有进入决赛,她一直觉得是最为遗憾的事。“要是那时候我们的条件稍微好一点,伙食好些,给运动员准备浴缸泡个澡卸下疲惫,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李琬华也不无遗憾地叹气。

1937年春,李森应湖南国术馆之聘任体育教练,因不堪当时省政府主席何键纠缠,愤而离湘,到四川成都一中任体育教师。1938年与陕西籍飞行员王龙德结为伉俪,婚后生下一个女儿。1942年生第二胎儿子时,因产后失血不止,不幸逝世于成都华西医院,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