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周敦颐与汝城 濂溪书院里理学寻源

2016-05-23 10:02: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编辑:万姗姗]字体:【  
汝城濂溪书院位于汝城县城西郊桂枝岭麓。自宋末到清朝,全国建有纪念周敦颐的濂溪书院成百上千个,但目前唯有汝城濂溪书院存于世。周敦颐主政汝城时,在此悟创理学学说。除了九异其址的濂溪书院保存了下来,当地还有300多座古祠堂也印下了“崇理尚德”的烙印。“考亭(朱熹)理学源流远,恭简(朱英)勋猷德泽长”、“国勋已见排诸吕,家学曾经授二程”……从一些古祠堂的对联上,可见一斑。

推崇理学文化的当地古祠堂。

据了解,汝城县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1.4万平方米,主要是对文物、历史建筑、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与利用,对风貌区建筑进行协调处理,对市政设施、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对环境同步治理。理学小镇规划面积105万平方米,为历史文化街区配套而建。

目前,汝城卢阳镇“中华理学第一镇”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大街区、上黄门公房及部分私房抢修,对克纪中祠、豸史第、黄氏家庙等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已完成投资1700万元。

■链接

周敦颐理学与“仁、义、礼、智、信”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其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说:“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周敦颐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理学也将“仁、义、礼、智、信”(五常)阐释得非常具体。在“仁”方面,倡导仁心、仁义、仁政、仁慈、仁爱。在“义”方面,崇尚道义、正义、礼义、情义,讲究义理,提倡义举、施行义务、颂美义士。在“礼”方面,讲究礼法、礼节、礼让、礼仪、礼貌。在“智”方面,主张尊崇贤达,激励上进,处处重文兴教,讲求知书达理,追求伟才达儒。在“信”方面,突出一个“守”字,主张守义、守信、守制、守职、守业、守家。“仁、义、礼、智、信”5个字,成为主导宋、元、明、清近700年的主流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规范,也成为这一时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

(李秉钧 整理)

理学与汝城古祠堂

汝城古祠堂有710多座,如今保存较完好的有300多座,可谓村村有祠堂、族族有祠堂。这些古祠堂建筑精美、文化浓厚,是全国较为独特的古建筑形式。而且其精美外观下,蕴含着深厚的理学文化。

汝城许多古祠堂的大门两侧或大堂上,有4个醒目的大字“忠、孝、廉、洁”,且都为大理学家朱熹手迹仿体。祠堂两边一般有两条巷道,巷门上分别书写“礼门”、“义路”。程朱理学这种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深深烙刻在汝城古祠堂文化中。

汝城古祠堂,是家族进行管理和议事的场所,也是教育和激励后人的课堂,其地位和作用在一个家族中无可替代。汝城古祠堂无不把理学的思想教化做为根本。在祠堂命名上,也尽显理学精义,如土桥镇金山村叶氏家庙取名“敦本堂”,同村的卢氏家庙取名“叙伦堂”,卢阳镇予乐村唐氏宗祠取名“五礼堂”,卢阳镇斗山村曾氏祠堂取名“三省堂”,卢阳镇东溪村颜氏宗祠取名为“克复堂”,卢阳镇津江村祠堂取名为“五经世第”等等。一些古祠堂还把周敦颐倡立的理学尊奉为家学,其祠堂的牌匾对联或示理学渊源,或含理学教义,多与理学融通。

在汝城土桥镇先锋村,有一座古祠堂叫“诏旌第”,其门楼两侧楹联为“世德千秋重,君恩万代荣”,门楼斗拱正中镶嵌一块“圣旨”牌,这是为纪念朝廷旌表周氏九世祖周如尧的义举而建。明成化十八年,天下大旱、荒灾四起,周如尧捐粮千担,赈灾济贫。皇帝颁圣旨,将周氏朝门谕为“尚义门”。

(李秉钧 颜石敦 叶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