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太极予乐湾风光。本版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2 “爱莲守拙,正道直行”
参观汝城濂溪书院时,见其正堂周敦颐“道学宗主”座位两旁,有两个字格外醒目:“诚”、“廉”。何志军说,“诚”与“廉”两字博大精深,还有书院的千年院训“爱莲守拙,正道直行”,都是周敦颐理学思想的精髓。而这些精髓,也深深镌刻在汝城古祠堂文化的骨子里。
周敦颐认为,“诚”是人的本性,是德行的本源,守拙、“主静”才能“立诚”。他还认为,“廉”是治世之本,要像莲花一般高洁,安贫、寡欲。这些思想,在他所著《爱莲说》、《通书》、《养心亭说》等作品中均有阐述。
汝城原系偏远落后之地,周敦颐到此创县学、兴教育、传理学,对当地社会影响深远。当地各宗姓对濂溪理学推崇备至,代代传承。汝城保存完整的300多座古祠堂,以及朱氏、何氏、范氏等50多个宗族的家训,随处可见理学思想的痕迹。现在,11处古祠堂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子创建理学之后,汝城文运昌盛,人文蔚起。汝城县志载:“自濂溪周子弦歌斯土,开阐理蕴,提倡宗风。洛阳程子折节来学,遂为大儒过化之区。”另据史料记载,自宋至清,汝城出状元1人、进士39人,包括宋朝状元朱经贯、左中大夫朱辂,明朝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明朝监察御史范辂,明朝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曾鉴,清朝翰林院何庆元等等。这在一个偏远小县,非常难得。
理学思想的浸润,还使汝城出现了罕见的监察御史现象,“御史世家”屡见不鲜。宋朝朱辂曾任监使,邵叶曾任监议。明朝更是出现了朱海与朱守恕父子、朱英与朱守孚父子、范渊与范辂叔侄,还有范永銮、朱炳如等众多监察御史。这些从汝城走出去的官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成为官场廉政史上一段佳话。
明朝时,皇族宁王朱宸濠意图谋反,南京监察御史范辂察觉有异,便冒险上书朝廷,弹劾朱宸濠及亲信镇守太监毕真,遭反诬入狱。朱宸濠、毕真起兵谋反失败被诛,范辂才官复原职。范辂面对皇亲重臣,明知弹劾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仍舍生取义,足见其忠义,也反映出他受理学熏陶的性格特征。后来,朝廷赐建“绣衣坊”和“中丞公祠”以祀之。时至今日,此两建筑仍屹立在汝城县城范家村。
3“崇理尚德”,代代传承
汝城文化底蕴厚重,自东晋置县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千年古县、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有名的“古祠堂之乡”、“香火龙之乡”,保存有古书院、古祠堂、古民居、古街道、古庙宇、古牌坊、古桥、古塔等众多古迹。
“多少年来,濂溪理学思想在汝城代代传承,成为汝城特质性的精神内涵。”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介绍,今天“汝城精神”的表述语“崇理尚德”,就是由当地各界群众公开评选而成,也是汝城浸润理学文化的佐证之一。
近年来,汝城县重修了年久失修的濂溪书院,并积极申报濂溪书院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陆续建成了予乐湾、太极亭、爱莲广场、拙政公园、周敦颐石雕等相关景点设施。在2001年、2012年,分别举办了全国性的周敦颐理学思想研讨会,理学文化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风景。
为进一步弘扬濂溪文化、打造理学品牌,2014年以来,汝城县将打造“理学圣地”列入重要日程,重点将卢阳镇建为“中华理学第一镇”,加强区域内历史文物、古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并通过招商引资等,实施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理学小镇建设。同时,每年举办数期“濂溪讲坛”、“濂溪讲坛微宣讲”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