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生村扶贫日记 决胜贫困要不忘初心
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杨晨牧
步行11.58公里山路,爬高318米,穿越60多公里的贫困村。这是记者随岳阳市南湖新区扶贫调研组在平江加义镇咏生村的计步数据。数据的背后,彰显出干群决胜贫困的决心。
作为南湖新区对口帮扶村,咏生村地处偏远,由原咏生乡复兴、杜庄、桑园3个村合并而成,经初步甄别该村144户498人仍未脱贫。为全面完成岳阳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对口帮扶平江县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南湖新区迅速从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对咏生村开展精准帮扶。目前,驻村帮扶小组已进村开展了半个月工作。
3月28日,雨。当天中午,南湖新区工委书记李运帷领着区农委和区财政局负责人,风雨无阻往目的地赶。3小时后抵达加义镇,旋即召集镇干部召开碰头会。镇党委书记张生才一杯烟茶为客洗尘,向调研组介绍了今年脱贫攻坚的思路。大家边听边问,对因地制宜的“135脱贫工程”充满信心。
“连续降雨造成了泥石流,进村的乡道有一段被冲断,几个小时前才抢通。”张生才介绍的这一个突发情况让人心里一紧。大家草草扒了口饭,由在此蹲点的南湖新区帮扶小组3名成员引路,冒着大雨进村。
19时30分,赶到咏生村村部马上开起了诸葛亮会。村支两委的5名干部逐一谈民情,摆问题,说渴望,也下了决心:这次来的帮扶小组,自带被窝等生活用品,决心非常大,村民很受感动,一定在工作组带领下脱贫一个不剩!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李运帷支招:“在兜底帮扶上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户施策,在产业帮扶上要对接市场,惠及百姓,既要急眼前之所急,更要有长远规划。在基础设施帮扶上要突出重点,优先民生,先从住、教、医、水、路开始着手,抓紧时间,集中精力,苦干加巧干。”
结束座谈,送走村干部,已是22时。镇办公楼成了“宾馆”,除了床和被子难觅其它生活用品。地处山区,手机信号非常弱。在当地居民指引下,大家上到楼顶接打电话,处理紧急公务。刚准备躺下,李运帷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交流情况,安排了第二天调研行程。
3月29日,一早集合。调研组逐一走访咏生村所有安置点,以及苏区革命旧址、村上学校等。李运帷领着调研小组来到了山上泥砖屋,张坦秋、张北秋兄弟居住在此,张坦秋是聋哑人。两户都靠种植一点黑木耳为主要收入来源。李运帷给两兄弟送上慰问金。张生才连说带比划,让张坦秋把钱收好。张坦秋表示会去买些种植黑木耳的设施,好扩大种植规模。
春雨中,贫困户钟稳根的房子在半山腰上,他71岁的老伴向调研队诉苦:最大的心病就是让30多岁的儿子娶亲。李运帷和镇村干部都让她宽心:“等镇上还建点的房子盖好,就把他们举家迁过去,到时候就是很吃香的乡镇居民了,靠得住有媳妇上门。”一番话说得老人家紧锁的眉头展了开来。
平江是红色热土,咏生村出过不少革命烈士,红军苏维埃政权还在此设立过咏生县苏区。调研组走上木吊桥,来到旧址瞻仰,调研红色旅游开发,为村里脱贫开拓思路。离苏区旧址不远就是咏生村仅有的一所小学,教职员工10余人,70多名学生大部分为寄宿。调研组来到教室窗户边探头查看,校舍简陋,教具缺乏。李运帷叮嘱队员:“孩子是村里最大的希望,再苦不能苦教育。”
从咏生小学出来,村干部表示往北全是机耕泥巴路,劝调研组等天气晴好再看不迟。李运帷果断表示“趁今天住了雨,抓紧时间走过去”,带着队员大步流星就往山上走。
进山后,越往里走,沿途风景自然天成,山上是茂密的原始次森林,清澈见底的溪流从高处蜿蜒流转而下,石头缝里开出一团团鲜艳的杜鹃花。经过近两小时艰苦跋涉,调研队终于翻过了复兴山,看到了咏生村最远的一处安置点。“脱贫攻坚好似爬山赶路,脚板踏出实情,攻坚要脚勤。”李运帷勉励大家,“柳暗花明又一村,决胜贫困要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