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感知新湖南”:头回生 二回熟 猴年精养“架子牛”

2016-02-11 08:28:32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刘建光] [编辑:曾晓晨]
字体:【

2月7日,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枫木潭村,村民杨大刚在田间放养牛群。在该村养牛合作社的带动下,杨大刚、丁忠荣等农民开始规模化养牛。

2月9日晚,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枫木潭村,村党支部书记丁立胜(左三)在和湖南日报记者畅聊今年养牛增效的规划。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童迪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记者 刘勇 刘建光

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二,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枫木潭村的夜晚依旧寒气逼人。村党支部书记丁立胜生起两炉炭火,同记者围坐取暖,聊起了“村计民生”。

“为了脱贫,村里在2014年底办起养牛合作社,但去年效益不是很明显。”以村党支部书记身份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的丁立胜坦言。

此前在外做木材生意的他,日子过得红火,回到家乡担任村支部书记,一心想把村里的60多户贫困户带出“贫穷泥沼”。

“主要原因是我们养牛的成本控制得不好,规模也还不大。”或许是长期经商养成的习惯,让丁立胜的总结思考显得颇有条理。

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去年一共只养了30头母牛和15头育肥牛,却请了3个养牛工,每人每月工资3200元。而根据丁立胜后来的了解,一个专职养牛工可以养牛70头左右。

“精饲料和草料都靠买,看起来省事,实际上不划算,‘架子牛’这样育肥后没剩多少利润了。”丁立胜对此“耿耿于怀”。

谈到“架子牛”,丁立胜更有话要说:“‘架子牛’进价比育肥牛卖价高很多,别人一般在150公斤左右时就买进,我们去年买的‘架子牛’有的已经300多公斤,吃了亏。”

丁立胜沉默了一会,屋子里只能听到木椅的几声“吱吱呀呀”。加了3块木炭后,原本忽明忽暗的炉火红亮起来,映出他微微上扬的嘴角:“不过,我们还是有信心,问题我们都看到了,也很好解决,2016年收益肯定能高几倍。”

丁立胜透露,他已盘算好,借助党委政府部门的帮扶,开春之后就去进120头“架子牛”回来,每头控制在200公斤内;重新挑选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专职养牛工,人数从之前的3人变为2人;怀化市畜牧局的养牛专家,年前已受聘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

村里荒芜多年的100多亩水田,将由合作社流转过来,种植牧草,作为牛的口粮。“今后不用花钱买饲料,还可以让村民有流转土地的收益,种草、割草也能赚工钱,一举多得。”

成本下去,规模上来,效益当然可期。只是,丁立胜并不满足,他望着门外的星空,喃喃自语:“等养牛产业起来后,我想用牛粪发展生态水果,搞循环农业,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