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的湖南视角之一丨“西部的东缘”

2015-12-08 16:58:05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陈新科]
字体:【

 

文/范亚昆

湘西,在隙地发现辽阔

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幻象:与马可·波罗或徐霞客的时代相比,如今的世界是一个被旅行者覆盖的世界。每个角落的信息都可以在各种媒体工具上被推荐、被找到,人们不再需要依靠一个孤独旅行者的异闻录来了解未知之地。久之,人们便以为,天下没有不熟悉与不可熟悉之事。

一知半解遮蔽的是对未知的想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湘西”就是这样一个一知半解之地。

“凤凰”、“沈从文”、“土匪”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关键词构筑了一种湘西印象,在此印象之外,这片地域似乎无从想象。它在人们的认知版图上显得十分陌生,而它自身的丰富又尚未得以完全揭示。

究其缘由,对湘西的“模糊”之感不能不说与地理环境有关。


      “西部的东缘”

在中国的近代发展中,两湖之地被称作“通衢”,意即交通四通八达,也因此有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形态的迭代出现。湘西紧邻“通衢”,却因地处边缘,保留了另一番迥然不同的民俗文化形态。在“边缘”与“通衢”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即雪峰山。

雪峰山因山顶常年积雪而得名,它南起湖南与广西边境,与广西的大南山相接,北止于洞庭湖滨,整体纵贯湖南南北,将之做了东西二分。从大的空间范围来看,雪峰山是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是中国二、三级阶梯的边界,自此以东便进入江南丘陵地带。对于湖南来说,雪峰山的意义在于,它是四条河流的分水岭。湖南境内有四条著名的河流——湘、资、沅、澧,它们分别自不同方向汇入东北部的低地洞庭湖,并由此进入宏阔的长江。雪峰山以东,是湘江与资江流域,以西则是沅水与澧水流域。“湘西”的范围大略指代的就是沅水与澧水流域。因此, 位于云贵高原边缘的湘西可以被看作中国“ 东西部的交界处” , 或者“ 西部的东缘”。

 

(图片:雪峰山海拔并不高,却将湖南分为东西两部分:湘东气候温润、鱼米飘香,受中原文明熏陶的历史悠久;湘西则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自成一套朴实、彪悍的地方性格。雪峰山中的紫鹊界梯田李勇山泉行程的天然灌溉系统进行耕作,体现了山中先民的生存智慧。 尹忠 摄)

“东部”与“西部”本是对于位置的描述,实际形成的却是文化上的分野。即使在小小的湖南境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也非常明显:雪峰山以东的湘资流域,文化形态演进较快,产生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这样发达的城市群落;湘西的沅澧流域,文化类型特征则与西南诸省相似。

有民族学学者发现,由于中国二、三级阶梯之间的地势连山叠岭、峡险流急,天然形成了历史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的“文化沉积带”,湘西便位于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

语言学家与历史地理学家则发现,在语言倾向上,湘东地区的方言以湘语、赣语为特征,湘西的主要方言则贴近北方官话,这是受宋代和明代军事移民的影响,形成的时代比湘东要晚。


 

 (图片:把语言用画面呈现出来,看起来很是新颖。作为汉语七大方言的其中一种,湘方言有它自己独特的音韵、音调。人们习惯将湖南话看做一个整体,然而在湖南却流传着“百里不同音”的说法。每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这是不同的文化传承、演变之后遗留的痕迹。湘西与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东在地理、风俗和文化传统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使其方言也迥然有别。与方言相似,湘西火爆不羁的性格,与湘东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刘释语 设计)

这恰恰是我们乐于关注的地区。这一地区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在文化发展上保留了独特节奏,用迥异于普通城市的景观为我们表现出复杂的文化肌理。在这里,传统的力量更加强韧持久,物质与文化遗存更加多样,我们会从乡土得到更丰厚的收获。《地道风物》从第一卷《广西》开始关注南岭,到现在关注大湘西,就是在寻求发现那些散落在乡土中国之中的美好。

(本文图片均出自《地道风物·湘西》)


相关专题:大湘西 发现一个新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