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扩容提质
扩大中心城市空间容量,支持湘江新区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推进长沙临空高铁经济区、株洲东部新城和云龙新城、湘潭雨湖新城和九华新城等建设。支持长沙、株洲、湘潭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逐步将周边市县调整为市辖区。促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周边城镇延伸,提高周边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吸引高端要素向长株潭城市群集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心。以长沙为核心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推进株洲、湘潭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21.提升长株潭城市群高端服务功能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着力强化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务管理、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功能,构筑全省及长江中游地区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中枢,建设全国重要创新创意基地。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密集的科技研发智力资源,鼓励产学研对接融合,提升对全省经济的科技引领和支撑能力。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区域总部和专业机构,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企业总部集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建设商务管理运营中心。以长沙为中心,建设全省重要的信息生成发布处理应用中心和影视文化产品制作交易中心。
22.构建发达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空港、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服务全省、畅达国内外的长株潭组合型综合交通枢纽。满足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要求,加快长株潭三市城际铁路、城际快速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建设长株潭城际、轻轨、地铁、高铁一张网。推动长株潭三市公交一体化发展。完善电网建设,提升电网承接各类型电源接入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率先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构建有效覆盖和安全运行的电网系统。实施智慧城市群工程,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及应用平台建设。加强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等建设,形成对城市群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
23.培育环长株潭城市群
按照核心引领、轴向辐射、极点联动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带动周边5市,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努力打造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坚持一体规划、突出两型、统筹协调、适度超前,全面推进环长株潭地区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对接,建成功能完善、互通互联、科学合理、运营高效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体系。发挥长株潭产业、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服务优势,积极推动与周边5市的战略合作,以产业对接、合作、转移为重点,构筑跨区域产业链,打造各具特色、梯次布局、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以共建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为重点,消除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构筑一体化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第二节 引导形成两大城镇化特色发展带
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差异发展、分类指导的要求,构筑东部集聚发展带和西部生态文化带,扎实推进空间利用高效集约、湖湘山水文化特色彰显的新型城镇化。
24.提升东部集聚发展带
重点依托岳郴综合运输通道,发挥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等市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的有利条件,建设城镇和人口密集、产业功能强大、现代基础设施发达的东部集聚发展带。引导和支持沿线中心城市结合产业园区布局,科学规划新城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全省城镇化人口向东部集聚。着力增强湘江新区产业支撑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吸纳更多城镇人口。发挥岳阳通江达海优势,建设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支持规划建设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圈、郴州大十字城镇群、永州冷零祁城镇带,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衡阳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郴州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设内陆开放口岸和“无水港”,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对接融合,打造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支撑带。
25.建设西部生态文化带
重点依托张怀综合运输通道,以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3市州及邵阳、娄底西部地区为主体,立足世界级山水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区域,构建绿色宜居、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特色发展带。实施“外迁内聚”战略,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减轻湘西地区人口压力,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适度集聚,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特色城镇。按照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有限开发的总体要求,保护好青山绿水,尊重自然山水脉络、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中成药、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等符合当地区域功能定位的特色产业,提高就业容纳能力。
第三节 发展三大区域性城市组团
按照区域协调、战略协同、产业协作的总体要求,立足板块特色和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城市组团发展。
26.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城市组团
洞庭湖城市组团,包括岳阳、常德、益阳等3市。以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洞庭湖沿岸港口和支线航道建设,畅通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联系,构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契机,强化产业协作和配套能力,建设长江中游地区重要产业基地。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将岳阳、常德、益阳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依托洞庭湖山水独特风光,利用滨水资源优势,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湘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建设现代滨水城市,加快形成滨湖型城市组团。
27.依托向南开放发展湘南城市组团
湘南城市组团,包括衡阳、郴州、永州等3市。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机遇,构筑基础设施衔接、产业配套互补的分工协作体系,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湘粤(港澳)合作开发试验区为重点,建设面向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把湘南城市组团建成湖南向南开放高地。用足用好保税区政策优势,加快衡阳、郴州陆路综合口岸和湛江港永州无水港建设,推广内陆无水港发展模式,支持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带动省内其他城市通过铁海联运,尽快实现与沿海口岸之间“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依托山地丘陵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岭、林、田、湖、泉等自然地理要素,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彰显城市组团的特色。
28.彰显山水文化特色发展大湘西城市组团
大湘西城市组团,包括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等5市。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契机,以城市做美、功能做优为方向,充分利用已有发展基础,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城市,合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繁荣、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旅游城市组团。支持怀化、娄底、邵阳发挥交通优势,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支持吉首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商贸集散中心和生态旅游城市,推进张家界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建成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加快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组团。
图1 湖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第四节 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
培育经济中心,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县(市)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县级市和县城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
29.做强做优区域中心城市
发挥中心城市支撑城镇化格局的重要支点作用,以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培育经济中心,加快把长沙、株洲、湘潭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支持岳阳、衡阳、常德、邵阳、怀化建设成为省域次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郴州、娄底、益阳、永州、张家界、吉首等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交通、信息网络等连接和产业分工协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培育形成联系紧密、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区。
专栏2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方向
区域城市发展方向
长株潭
城市群长沙大力推进湘江新区建设,加快发展长沙临空高铁经济区,着力提高城市首位度,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株洲加快建设五城四基地及云龙新城,打造中国动力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交通装备创造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湘潭加快建设雨湖新城、九华新城,依托园区平台,打造产业集群,提高城市品位,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型现代工业新城和国际化的文化旅游名城。
洞庭湖
城市
组团岳阳加快建设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大力发展临港临江产业,打造湖南新的增长极,建设成为湖南的航运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的物流基地。
常德加快建设津澧新城,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中西部交通物流节点和泛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益阳加快建设东部新区,推进益沅桃一体化,畅通出入长江的航道,建设成为湖南重要的能源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湘南
城市
组团衡阳加快推进西南云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建设大衡山特色城镇带,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成为湖南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
郴州加快推进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建设,对接粤港澳,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永州加快推进冷零祁城镇带建设,对接北部湾、东盟,大力提升产业集聚规模,建设成为湖南新兴制造业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
大湘西
城市
组团邵阳加快推进邵阳东部城镇群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成为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
怀化加快推进鹤中洪芷城镇带建设,积极对接北部湾、渝鄂、云贵地区,建设成为湘鄂渝黔桂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绿色食品基地。
娄底加快推进娄涟双冷新城镇带建设,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建设成为特色装备与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张家界实施"提质澧水两带、拓展新城两区"战略,提高城市品位,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服务和休闲度假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武陵山区游客集散中心城市。
吉首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保护和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商品贸易集散地和以民族风情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30.做大做精县级市和县城
科学编制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加强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实施县级市和县城提质扩容工程,引导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和产业向县城、县级市布局,提高县域中心城区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中小型现代城市,积极承接中心城市制造业疏解和转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产业,扩大就业空间,建设成为农村人口就近就业和居住的重要载体。到2020年,县(市)城区平均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
31.积极发展重点小城镇
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引领示范的原则,以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为方向,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重点抓好全国重点镇和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进一步落实支持政策,择优开展扩权强镇示范试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大中城市周边有条件的重点镇以发展卫星城为目标,加强与城市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促进省际边界口子集镇的发展,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鼓励建设商贸市场、物资集散中心等符合城镇发展方向的项目,加强特色民居改造,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专栏3 2020年城镇规模结构预测
类型规模个数城镇名称
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1长沙
I型大城市300万-500万人0
II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人4株洲、湘潭、衡阳、岳阳
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12常德、益阳、郴州、邵阳、娄底、怀化、永州、耒阳、浏阳、醴陵、宁乡、澧州(津澧新城)
I型小城市20万-50万人43张家界、吉首、湘乡、武冈、汨罗、资兴、冷水江、洪江、常宁、石门、沅江、邵东、祁阳、攸州、桂阳、隆回、溆浦、道州、祁东、桃源、华容、宜章、慈利、临湘、涟源、茶陵、湘潭县、衡阳县、衡东、衡南、洞口、邵阳县、岳阳县、湘阴、平江、汉寿、南县、安化、桃江、永兴、宁远、双峰、新化
II型小城市10万- 20万人33靖州、沅陵、韶山、衡山、龙山、凤凰、新宁、炎陵、绥宁、城步、安乡、临澧、桑植、嘉禾、临武、汝城、桂东、安仁、东安、江永、江华、蓝山、新田、双牌、麻阳、新晃、辰溪、芷江、会同、泸溪、花垣、保靖、永顺
5万-10万人2通道、古丈
5万人以下县城以外的建制镇
注:1.到2020年,预计澧县、津市将合并为澧州市,攸县、道县将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改名为攸州市、道州市。
2.预计长沙县、株洲县、新邵县、中方县到2020年将改县设区。
图2 湖南省城镇规模结构预测示意图
第五节 强化综合交通网络支撑
以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各级城镇的通达性,支撑和引导全省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形成。
32.完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着力构建并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通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发展,覆盖全省的“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加快形成沟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便捷联系海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20年,铁路网基本覆盖所有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快速铁路覆盖全部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所有县(市、区)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80%以上的县(市、区)能够在1.5小时左右的车程享受到航空服务。
33.加快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建设
建设以长株潭为核心,连通衡阳、娄底、岳阳、益阳、常德等城市的放射状城际轨道交通网。完善城际道路运输网络,推进长沙—益阳—常德、长沙—岳阳、株洲—衡阳、湘潭—娄底城际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城际轨道设施建设。到2017年基本建成长株潭城际轨道系统,形成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覆盖全省其他所有市(州)的4小时公路交通圈,实现相邻市(州)间均有高速公路直接连通。
图3 湖南省“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规划示意图
专栏4 省域交通设施构成
交通系统类别主要交通设施
机场已建成机场衡阳南岳机场
改扩建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永州零陵机场(迁建)
新建机场武冈机场、岳阳机场、湘西机场、郴州机场、娄底机场
高速公路干线已建成高速公路干线京港澳高速、平汝高速、包茂高速、长张高速、沪昆高速、泉南高速、厦蓉高速
续建和新建高速公路干线岳临高速、二广高速、益娄衡高速、杭瑞高速、浏芷高速、呼北高速、平安高速
铁路高速铁路已建成高速铁路武广客专、沪昆客专、衡柳客专
重点建设
高速铁路渝长厦高铁、西安至长沙高铁、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铁路
快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已建成快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京广铁路、沪昆铁路、吉衡铁路
重点建设、改造快速铁路和普速铁路焦柳铁路、洛湛铁路、渝怀铁路、石长铁路、常岳九铁路、靖永郴赣铁路、安张衡铁路
城际铁路重点建设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及其延长线
货运铁路重点建设货运铁路蒙西-华中煤运铁路通道
内河航运高等级航道改造重点建设洞庭湖、长江、湘江、沅江等高等级航道
其他航道改造实施资水、澧水、淞虎-澧资航道、涟水、南茅运河、塞阳运河、舞水等航道改造
港口建设重点建设长沙港、岳阳港等内河主要港口,积极建设衡阳港、湘潭港、株洲港、益阳港、南县港、沅江港、常德港、桃源港、津市港、泸溪港、辰溪港、邵阳港、资兴港、娄底港、永州港、祁东港等地区重要港口
图4 环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布局规划图
34.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要求,以设施、信息、运营和管理“四个一体化”为重点,加快长株潭、岳阳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及常德、衡阳、怀化等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优化枢纽场站的集疏运网络规划设计,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枢纽衔接网络。加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快速交通方式与民航机场的衔接,保证枢纽场站与集疏运同步建设。支持长沙建设大型综合立体化客运枢纽。加快轨道交通站场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工程,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轨道交通国家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以及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网等实现“多网融合”。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新格局。
专栏5 省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布局
枢纽等级枢纽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株潭、岳阳完善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岳阳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开放式、立体化、融合型城市综合体建设。
区域性交通枢纽常德、衡阳、怀化基本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城市内外及不同方式间的有机衔接,促进枢纽与干线协调发展。
地区性交通枢纽郴州、永州、邵阳、益阳、张家界、娄底、湘西自治州初步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联系。
35.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
构建内畅外联的市域交通系统,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县乡交通圈,全面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通达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通国道省道公路网覆盖范围和技术等级,加快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到2020年实现县城与市(州)中心城市至少一条二级公路联通,基本实现重要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第四章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创造就业、聚集人口、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一节 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掘做大产业新增长点,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促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以产强城、以业聚人,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