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抗战老兵卢庆贻:拍出衡阳保卫战"最后一电"

2015-08-06 09:47:57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谢岳峰 陈文清] [编辑:张梅]
字体:【

 

卢庆贻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曹辉 通讯员 谢岳峰 陈文清

7月22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建中村,记者采访了87岁的抗战老兵卢庆贻。

13岁,毛小伙投身抗战

“招我吧,虽然我不是初中毕业,但我对无线电报很熟……”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毛遂自荐,出现在教官面前。

1941年春季,驻守在长沙的“泰山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面向社会招收报务员。当年,13岁的卢庆贻来到长沙,投军报国。由于经常去电台找朋友玩耍,熟识无线电收发等基础知识,他被破格录取。

半年后,卢庆贻被分配至第十军军部通讯营无线电班,担任少尉报务员。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当时驻防衡山的第十军驰援常德。“第十军参战后损失惨重,当时预备第十师的师长孙明瑾战死,部队减员严重。如果不是先打了常德会战,我们至少还能多守20天。”卢庆贻回忆。1944年6月,衡阳会战爆发。

告急,衡阳城危在旦夕

“当时,日军先后调集了12万余军队,而我们第十军只有17000人。”卢庆贻说,从6月20日开始,衡阳城就被日军团团围住。6月28日开始,日军发动第一次总攻。“当时的衡阳城内整日火光冲天,建筑物都被炸成了废墟,我们的粮库也被炸了,每天只能吃糊米饭和盐水。”

7月11日开始,日军发动了第二次总攻,调集了大量火炮,并派遣飞机向城内投掷燃烧弹、炸弹,使城内成了一片火海。日军还违反国际公约,向衡阳城投放毒气弹。“我们守卫据点的一个连队战士全部都中毒身亡,守军在城内搜索各种防毒面具,不够用就用湿毛巾捂着口鼻。”

连日的激战,第十军损失惨重,逐渐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局面。第十军只得收缩阵地。为了节约弹药,军长方先觉要求士兵做到“三不打”,即看不见不打、不进入阵地不打、打不死不打。而在此时,日军又从长沙增调来了2个军团,开始对衡阳城发动第3次总攻。

城破,他拍发“最后一电”

从8月3日开始,日军炮火开始向守城军各主要阵地狂轰猛炸。6日早晨,日军从北门攻入,守军开始与之进行惨烈的巷战。

当天傍晚,军长方先觉派人匆匆送来一份电文,值班的卢庆贻以加急的形式将这封加密电报发出,随后他得到了立即将电台销毁的命令。后来,卢庆贻从《大公报》上知道了最后一电的内容:“重庆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钧鉴,敌人今晨由北城突入,城内展开巷战,我军官兵伤亡殆尽,已无兵可资堵击,我等誓以一死报国,勉尽军人天职,绝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美意,此电空系最后一电,来生再见,我方先觉率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参谋长孙明玉同叩。鱼,午。”

城破后,军长方先觉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与日军谈判停战,二是突围。方先觉和其他将领可以随主力部队突围出去,但留下来的伤员和老百姓则很有可能遭到日军的屠杀。“方军长当机立断决定,即使背负骂名,也要保全伤员与老百姓,所以他决定和日军停战。”卢庆贻说,“我这条命也是那个停战协议里出来的。”

8月8日,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结束。第十军最后只剩不到2000人,日军5个师团伤亡在3.9万至7万人之间。

被俘,逃出敌营归旧部

停战以后,卢庆贻和其他人员一起成了俘虏,后被日本兵强征为苦力,到城外收稻谷。这期间,大家开始商量怎样逃出去。

机会终于来临。一小股日军押着他们朝零陵方向行进,卢庆贻等10多名被俘人员,利用日军强迫其上山抢劫老百姓东西的机会,杀掉了看押的日本兵,逃进了深山老林里。当时山区有游击队,日本兵不敢追上来。卢庆贻等人一路追寻部队,在武冈县城被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收留。经过几个月的跋涉,他们回到了第十军设在贵阳的办事处。1946年2月,卢庆贻随预十师师长葛先才回到衡阳,收集第十军抗日阵亡将士遗骸,修建烈士公墓。

解放后,卢庆贻回到了姜畲镇的老家。如今他四世同堂,儿孙孝顺,政府关照,生活无虞。

“和日军战斗到底”

——抗战老兵李辉煊讲述抗日故事

 

李辉煊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秉钧 童迪 通讯员 陈应时

7月19日,记者来到桂东县增口乡金兰村金塘组,找到当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的97岁抗战老兵李辉煊。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他临危不惧,勇敢战斗,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老人虽近百岁,但记性仍好,身体硬朗、健谈,特别是讲起当年的军旅生涯就精神矍铄。

“炮弹如雨点般下,打得敌人抬不起头”

李辉煊1918年9月出生于桂东县增口乡金兰村。父亲佃租富裕人家50石谷田耕耘,家里仍很穷,他只读了一年的私塾就辍学回家种田了。13岁时,父亲病故,他借了三斗谷把父亲掩埋。17岁,母亲也离开人世,3个妹妹被送给别人了,家中只剩他和弟弟。

“ 七七”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国民党军为补充兵源,大量征集强壮劳力入伍。“1939年,我被抓去当了壮丁。先转寒口,再送县城。”李辉煊说,当局怕他逃走,将他关在县城的关帝庙。最后,把他遣送到第9战区第4军90师270团炮兵连服役。第九战区归薛岳指挥。

李辉煊到部队后,在长沙高桥训练了一段时间。“我所在的炮兵连共有120人,配有6门82式迫击炮,主要训练迫击炮的使用。”李辉煊回忆道,“一门炮由3人负责扛运、使用,其余人负责炮弹运输,提供后勤保障。”

1939年9月,日本军队由北向南入侵湖南。为保卫长沙,李辉煊所在的炮兵连被部署在岳麓山阵地,他告诉记者:“根据作战安排,等敌人进攻时,炮兵先发炮弹,给敌人造成一定杀伤,然后步兵再攻击。” “当时一声令下,炮弹如雨点般在敌人阵地开花,打得敌人抬不起头。”讲到此处,老人脸上不时浮现阵阵笑容。

李辉煊等连续作战10多天,他所在的炮兵连虽没和日军直接短兵相接,但敌人的飞机和炮弹也让他们连损失不小,中途补充了两次兵员,史上称“长沙第一次会战”。

此后,李辉煊和战友随部队到捞刀河、汨罗河战场作战,跟日军在湖南打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他们毫无畏惧,奋力抵抗,虽不断转移阵地,但给敌人也造成很大伤亡。

“日本投降前几天,打得天都是红的”

1941年,李辉煊随薛岳的部队从平江转战到了江西铜鼓县,他说:“日本的飞机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轰炸,迫使我们不得不白天隐蔽,晚上行军。”

为回击日军的嚣张,部队在井冈山一带排兵布阵,李辉煊的炮兵连占据一个高地,观察哨所不停地向炮兵阵地发出敌人位置信息,指引一个个愤怒的炮口,喷出团团复仇火焰。“指挥我们打哪就打哪,每天打出的炮弹不计其数。”李辉煊说,“每场战斗下来,双方伤亡都很大。”

部队从井冈山转移,又在泰和、吉安等地设防阻击敌人。飞机是日军一个有利的作战武器,让李辉煊所在的部队吃了不少苦头。于是部队摸清敌人机场后,派出一支高射炮部队悄悄摸近江西遂川飞机场附近,敌机刚起飞不久,炮弹就直接命中,2架敌机顷刻间化为乌有。

“看着敌机在空中冒黑烟往下直窜,部队官兵个个欢呼雀跃。”李辉煊介绍,遂川飞机场遭重创后,日军组织骑兵、炮兵、坦克、步兵等,对他们进行疯狂反扑,双方连续打了几场恶战。

遂川与湖南桂东交界,在一次行军中,李辉煊的部队来到桂东县寒口乡,离家只有20多公里,因思乡心切,李辉煊向连长请假回家探亲,批准后他兴高采烈地往家乡跑,可一进村,才知道为躲避日军侵略,很多村民都逃到外地去了,他家的房子也被毁了,弟弟也不知去向(后来参加解放军)。

“当时有种家破人亡的感觉,这一切都是日军造成的。” 李辉煊义愤填膺地说,“原本请了两三天的假,想多呆几天,但看到如此场景,在村民家借宿一晚就回部队了。我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早点回去和日军战斗到底!”

在一次战役中,李辉煊离鬼子最近有几百米远,鬼子穿黄色衣服,他恨不得也像步兵一样,拿枪和敌人贴身肉搏。在江西,李辉煊的部队和日军作战4年多,打了上百次战役,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人宣布投降前几天,我们和他们在遂川大汾墟一带,连续打了4天4夜,双方都想争夺最后的胜利,炮声连连,打得天都是红的。” 李辉煊形容自己的体能已到了极限,日本人宣布投降时,部队很多官兵都以为有诈,直到部队长官去遂川接受日军投降回来,才信以为真。

1949年,李辉煊在浙江溧阳投诚解放军,参与解放浙江和上海。1952年5月,老人谢绝组织上安排到食品站等单位工作的好意,回到了桂东老家,与侄子等一起生活。

端着刺刀冲上去

——抗战老兵段自锦的当年勇

段自锦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王继云 曾伟

7月9日,我们来到溆浦县抗战老兵段自锦家,见房子大门两侧张贴着一副大红对联:“一身铁骨喜迎五岳长寿松,万代河山感恩八年忠义胆”。正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抗战老兵卫国勇士”。

听记者说明来意,段自锦兴奋地说:“要说就说我在敢死队与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故事。”说着,他顺手拿起屋门口一根棍子,喊着杀死日本鬼子的口号比划起来,威风不减当年。在他心里,当年与鬼子展开肉搏战,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

自告奋勇加入敢死队

段自锦是溆浦县桥江镇白田村人,今年95岁。1940年,他投笔从戎,考入陕西王曲黄埔军校第7分校17期12总队。1942年毕业后,分到国军44军162师482团,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

据老人介绍,他在军校成绩最突出的军事课目就是拼刺刀,上前线后大显神威,在5天5夜守卫浏阳铜鼓桥战斗中,他与日本鬼子拼刺刀时表现英勇,升任排长。在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中,随部跟日本鬼子发生了激烈巷战。

对常德会战,段自锦记忆特别深刻。他说,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打响,日军10余万人进攻常德。当时国军第74军被困,他所在482团奉命增援。

为打退日军,482团决定成立敢死队与敌人拼命。当时,23岁的段自锦一腔热血报国,自告奋勇加入敢死队,并被任命为副队长。

一看到鬼子就杀

段自锦老人介绍,当时日本鬼子组织步兵500多人、骑兵100余人,在3架飞机掩护下,向常德市郊河伏发起攻击。

驻守在常德市郊的国军部队有500多人。日军集中大小炮10多门,对守军工事连续轰炸,紧接着采取波浪式密集冲锋发起猛攻。守军拼死抵抗,派敢死队与日军展开肉搏。

“大伙儿高喊着‘杀光日本鬼子’,端着刺刀冲上去,与敌人拼命。战场上硝烟弥漫,有多少鬼子根本看不清楚,一看到鬼子就杀。”段自锦老人回忆战斗情景,记忆犹新。

捅死了10多个鬼子

“作为副队长,我当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鼓舞士气,每隔半分钟就会大喊一声‘杀’!” 段自锦老人说,听到他的喊声,敢死队员也会大喊“杀”,这样一方面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便于掌握敢死队战斗力情况。

“刚开始回应我的战士还很多,慢慢地越来越少了。”段自锦老人说,“我用刺刀捅死了10多个鬼子,自己也身中数刀,倒在阵地上,后来被担架兵抬了下去。”

在常德市郊河伏的战斗中,482团250名敢死队员活下来的不到80人,敢死队队长何利华也牺牲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1945年日本投降后,段自锦随部队移防武昌,负责看守日本战俘。后来军队进行整编,他所在部队分到了傅作义部队序列。

1948年11月,段自锦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赶回了家。后来,听到傅作义部队起义的消息后,他没有再回部队,一直在家务农。

 

相关专题:气壮山河·湖南抗战故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