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里的江苏第一名:状元的女儿也是状元

2015-06-24 08:37:2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谭君] [编辑:刘颖]
字体:【

[人物简介] 潘毅男,生于1960年5月,江苏吴江黎里人。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终身教授。中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IV访问讲席教授和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系统,互联网络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在此领域已发表二百多篇学术论文。 图/记者华剑

“我女儿也是高考第一名。”6月23日,在绿树成林的中南大学计算机楼,潘毅说。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潘毅以江苏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理科最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现在,他是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终身教授,中南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2009年,他的女儿潘怡苗拿到了SAT考试满分,并获得2009年美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总统奖,“这是美国高中生的最高荣誉,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第一名”。

本报记者谭君长沙报道

6月23日,记者在中南大学计算机楼见到潘毅。他与另一名教授合用一个办公室。

当天,潘毅刚从美国飞到长沙。在与记者的微信中,他习惯用英语交流。甚至在说普通话时,有些词需要想一会儿才能准确表达。

那时的高考更反映真实智力

在潘毅看来,高考第一名,是源于智力和教育条件的双重具备。

潘毅生于江苏吴江,父亲当时是税务所所长,母亲是工厂的妇联主任。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都认为读书好,特别是母亲,“她坚信如果有高考,她的两个儿子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

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潘毅也很愿意念书。再加上当时他所在中学的老师水平也比较高,“语文老师是姚淦铭,他后来也考上大学,成为教授,最近几年还上了百家讲坛。化学老师也很厉害,英语老师则是留学生,能直接用英文上课。”

在那个特殊时期,老师们还一直鼓励,“高考总有一天会恢复的。”

1977年,潘毅果然考了高分,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是江苏省的理科最高分。得知他拿了第一名后,新华日报的记者采访了他。报道出来后,他留了几份报纸。二十年后,那位记者已经是当地的市政协主席了,他请潘毅吃饭,又聊起了当年。

“当时那种情况,没有什么准备,高考分数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智力。不像现在,各种辅导班,贫苦孩子就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

女儿也是第一,成了哈佛女孩

潘毅考上清华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后,又在清华读了硕士,1987年留学美国,1991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此后,在代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6年之后获得代顿大学终身教职。现在,他是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终身正教授。

潘毅的女儿潘怡苗出生在美国,完全接受美式教育。在辅导女儿学习时,潘毅发现了不少中国教育的优点,“中小学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的数学是真正的搞懂搞深搞透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美国的是机械的方法,学生并不懂其中的机制和理念。A+B一定等于多少,只是死记硬背。而我们是根据原理来的,学到的是真东西。”不过,美国教育创新能力强,且非常注重全面发展。

潘毅自称,没有对女儿进行过特别的教育,至少没有像国内一些家长一样送去上各种补习班。女儿爱好广泛,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两篇科幻小说被出版;十岁学习芭蕾舞,拿过乔治亚州芭蕾舞蹈设计比赛一

等奖;会三种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两次获得西班牙语全国比赛一等奖……

在11年级下学期,潘怡苗参加了相当于中国高考的SAT考试,获得了满分2400分。SAT是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

潘怡苗在全年级500多学生的投票中,被选为“mostlikelytosucceed”。她被公认为美丽、优雅、善良、聪明,拥有一切人们想要的优点。所以,她获得了全美2009年杰出高中应届毕业生总统奖,被邀请到白宫获得副总统接见。这个奖项乔治亚州只有两名,男女各一名。全美只有141名。

获得总统奖后,潘怡苗陆续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她父亲当年的选择相比,她的可选项太多了。

最终,她选择成为哈佛女孩,现在她已经毕业,“专门给公司做经济顾问”。

他的启示录

书读得越多越精于计算各种风险

潘毅和女儿都成为了高考第一名,他觉得幸运占了很大因素,并不说明以后就会多么了不起。

要说第一名带给他最大的好处,是自信。“既然能拿到高分,说明平时的学习方式是对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都比较好,能够敏锐地看到问题的所在。”

比如,在高考第一名这个问题上,潘毅“敏锐看到”,某研究机构“30多年3000多名高考第一名缺少行业顶尖人物和领军人物”的问题,“不能拿3000多人和全国的大学生作比较。这个统计方式不对,后者的基数这么大,成功人士自然多。以科学家为例子,随便选3000个985大学毕业生或者普通大学生,和3000个第一名比,这样才有可比性。”

潘毅反感对高考第一名的标签化,“第一名只能说明智力还不错,念书念得好并不代表挣钱挣得多,当官当得大。”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甚至还认为,书读得越多,越精于计算各种风险,越缺乏冒险精神,所以成为富翁的概率越低。

2000年,潘毅本有机会去企业当高管拿高薪,但他经过衡量,还是决定去大学教书。“我的长处在教研,而不是产品开发,为什么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拼呢?”他的生活准则,是只做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如果有100分的能力,做80分的事情,“工作如鱼得水,生活也比较自由”。

潘毅并非没有进取心。在代顿大学,他本已从副教授晋升为终身教授,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很好了,但他觉得自己应该从教学型大学往科研型大学走一步,代价就是他必须重新奋斗,才能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经过测算,“成功的概率很大,冒这个险值得”,所以他就来到了现在的乔治亚州立大学。

在这里,他三年获得了终身教职,四年获得正教授职称,五年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系的系主任。

“如果当时我觉得成功概率不大,我就不会来。我不愿意冒险。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富翁,都是非常有闯劲和冒险精神的。但是,像概率很低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100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成功的事,我不会去做。马云这种人我就做不到。教育女儿我也是这样。我不会像一些穷人家庭一样,把孩子送去学篮球,那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同样,明星和电影演员成功也是概率很低的。而医学、法律、工程这种有可靠收入的,不会成为富翁,但能把握自己的事业,则成功几率比较大。”

他的成功观

售货员也一样幸福,为什么一定要当人上人呢?

现在,潘毅除了在美国当教授外,还在国内多所大学做客座教授。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亚特兰大的华人圈里,是典型的公众人物。

宽广的见识,让潘毅对人生的成功有很多看法。

在国内举办讲座时,潘毅特别喜欢跟大学生谈“情商”。“现在的世界需要合作,这已经不是陈景润时代那样,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有成果,现在都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特别需要具有合作精神,才能完成很多事情。”他觉得当下国内大学生的缺点是,作为独生子女比较自我。优点是,对老师非常尊重、友好。国外大学生就随意很多,见到老师点下头而已。他们的优点则是比较独立。比如他的小女儿,15岁就在假期中去酸奶店打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但国内很多大学生到二十多岁还没有独立。

潘毅的小女儿,不是父亲和姐姐这样的学霸。“她不爱学习,也没关系啊,谁说一定要上名校才能成功呢?”潘毅有一个学生,在国内没考上本科,到了美国经过努力考上了博士,现在成为了副教授。

“现在很多家长逼着孩子学习,把他们搞得很沧桑。成功不是求荣求官求高位,为什么一定要当人上人呢?我小女儿只要她将来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售货员也好,中学老师也好,我相信她也会幸福。”

潘毅特别喜欢宣扬他的座右铭:贪婪是真正的贫穷,知足是真正的幸福。

虽然现在他每年要在全球各地飞10万里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去过,见识了很多人、很多风景,和一些院士、知名学者和高级政府官员经常交往,也算是成功人士,但他认为,幸福,是事业、家庭、生活等各种因素的最佳结合点。

“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可能就会跟班上其他几个同学一样,去考公务员或者去工厂当一名工人。这样的人生也挺好。比如我的哥哥,当年为了让我读大学,他只考了中专,现在是当地政府官员。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还没我哥哥幸福,他和父母家人团聚在一起,工作不用这么焦虑、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潘毅笑着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