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问】旅游“珍珠" 怎样圆大湘西小康梦?

2015-01-31 09:16:5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沙兆华 唐婷] [编辑:杨帆]
字体:【

黄锡代表(左二)、刘之明委员(右二)、胡彬彬委员(右一)在接受“民生热问”的访谈。

湖南日报记者郭立亮摄

2014年11月中旬,武陵源核心景区淡季不淡,游人如织。(资料图片)

邵颖 摄

主 持 人:李艳华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记者

沙兆华 唐婷

统 筹:蒙志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概念。神秘美丽的大湘西,今年将全面启动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魂,连点成线、连景成链,构建起一条条精美的景观长廊,推进大湘西生态旅游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此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湘西的美丽山水如何串珠成链?如何成为强烈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美丽产品?能否托起大湘西脱贫致富的梦想?请听代表委员热议——

特邀嘉宾

刘之明 省政协委员 省旅游局巡视员

黄 锡 省人大代表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

胡彬彬 省政协委员 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百姓视角

期待美丽能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长沙驴友 王海

多年前,我和一帮驴友就曾到崀山游玩,从八角寨峰山顶俯瞰崀山丹霞全貌,波澜壮阔,蔚为壮观。那时的崀山,还深藏深闺人未识,当地村民也很贫穷。多年后,崀山一举成名天下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年,我们在大湘西跑了很多地方,发现这样的绝美风景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关键是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串珠成链、连景成片,将文化融入旅游,真正形成旅游品牌,来挖掘大湘西更多的美丽,也为大湘西的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访谈现场

这里有最好最美的风景

大湘西地区是全省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也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和最具特色的地区。大湘西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在哪里?

黄锡:大湘西有奇特的地貌,有千年的古城,有厚重的民俗,有独特的风情,有美丽的生态,有人文的奇观,是一幅秀美的山水人文画。

刘之明:大湘西山水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空气非常清新,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我们叫神秘湘西、秀美湘西,从现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叫绿色湘西。湘西怎么美?美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

胡彬彬:大湘西有两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和崀山。更不为外界所知道的,大湘西还有历史民族文化所积累下来的重要人文资源,其中包括很多的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村落,现在更有张家界土司城申遗,通道、绥宁侗族村寨打造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在今天“千城一面”的背景下,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层出不穷,它们都是大湘西最好、最美的风景。

旅游文化产品的带动作用

独一无二

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整个大湘西的发展,该怎么去认识和定位文化旅游在其中的作用呢?

刘之明: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去年,全省旅游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大湘西是绝对的支撑。

旅游最大的作用是富民。张家界、凤凰、崀山原来没有发展旅游之前都非常贫困。崀山,我记得第一次去,发现一户人家几个男人只有一条裤子。旅游搞起来之后,这些昔日贫穷落后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搞起了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买起了摩托车,日子富足多了。大湘西扶贫,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应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胡彬彬:大湘西过去道路交通不发达,尤其是经济不发达,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回过头来,正是这样一个背景下,它原来以农耕文明作为主要文明特征呈现出的资源优势才能得以保留。如果把这一资源优势,与手工业、生态农业整体包装起来,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搞旅游,我想它的带动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大湘西脱贫的最终希望应该寄于这里。

将散落的旅游“珍珠”串联成链

大湘西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精品景点,我省准备把推进精品线路建设作为推进大湘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刘之明:多年来,“神秘湘西”名声在外,但离真正的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还有距离。大湘西有很多代表性景点,风景绝美,但分散各处,犹如散落的珍珠。实施精品线路建设,就可以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条美丽的珠链。这有利于深度挖掘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空间布局,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开发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省旅游局准备重点支持12条精品线上的核心景区精品化建设,如,支持崀山、凤凰、矮寨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支持永顺老司城遗址、侗族村寨(通道、绥宁)、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园、湖湘风情旅游小镇、旅游休闲基地等项目为支撑,推动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转型升级。

黄锡:省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顶层设计整合全省优质旅游资源,不但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服务水平,而且还推进配套设施提质改造,对大湘西整个旅游开发提质改造、融合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将拉动大湘西贫困地区调优产业结构。

摒弃同质化,

让每颗“珍珠”都散发不同美丽

将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成为吸引游客的美丽产品,听起来很美。但如何避免同质化,让不同的“珍珠”散发不同的美丽?

胡彬彬:旅游开发过去呈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各自为政,你搞一个,我也搞一个,没有去通盘考虑。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到一个旅游景点,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到另一个旅游景点,还是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必须摒弃同质化,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有机整合,挖掘各个地方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将独特的文化和奇特的自然景观资源融合。

刘之明:一些高效益、高收益的休闲旅游产品该如何打造,比如海南亚龙湾酒店价格,在旺季的时候就是天文数字。他卖的是客房吗?不是,他卖的是独特资源和那里的环境。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学习,与海南同质的资源应该有同等的价值。另外,现在一说搞旅游就是要钱,划出一片地方,大兴土木,比如说主题公园,长沙周边的主题型公园就有7个,重复投资这么大,维护的成本那么高,但是客人在哪里?我们到丹麦哥本哈根去看美人鱼,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去看于廉,其实就是一个景点,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保护优先,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大湘西的每一个旅游精品,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刘之明:首先是保护,然后才是开发。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注重保护原生态,包括自然的原生态和人文的原生态。比如欧洲荷兰风车城已经两百多年了,那些风车架在湖岸边上,岸边都还是沙土,却还是保护得非常好。这就是一种原生态的东西。就湘西原生态来说,湘西的民歌很好听,湘西的村落很古朴,湘西的民俗很奇特,然而我们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显然是滞后的。

胡彬彬:某省苗族剃头成人礼是一个充满民族尊严的神圣仪式,但最后把它弄成一个旅游项目后,天天在坪里刮头剃头,反倒成了对苗族独特人文风俗的一种破坏。历史人文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应该科学有机地融合,而不是简单地糅合打包,变成一个现代都市的“大卖场”。

黄锡:大湘西旅游圈里面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有厚重的文化,大湘西的民俗风情文化、生态文明文化、地质科普文化、美食餐饮文化、休闲养生文化、艺术表演文化、户外探险文化等,都应该充分地发掘利用,让游客在感受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享受到厚重文化的熏陶。

补短板强配套,

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推进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短板在哪,还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如何通过旅游综合效益提升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胡彬彬:今天,人们去旅游,不再像过去一样害怕距离。比如,大家都说冬天冷,但很多人偏偏就要往长白山去;还有,三亚离我们很近吗?很远,都到天涯海角了,但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奔过去。距离不是问题,关键是旅游品牌的培育,以及吃、住、行、游、购、娱等的配套。

黄锡:大湘西旅游条件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景区可进入性不太好,配套设施不全,设备设施相对落后,产品单一,宣传营销乏力,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现象。

我们所有的保护也好、发掘利用也好,归根结底是要回到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要让大湘西的人民群众受益。如果他们的生活不能改善,那么我们的保护和利用就是失败的。

刘之明:政府要牵头,干什么事,都要想着如何把大湘西这些好品牌资源推介出去。今后大湘西旅游扶贫还要走绿色休闲的这条路子。客人到张家界也不是说就两三天,他在这里可以呆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想到景区看就可以到景区看,想到农民家里就可以去农民家里体验,这样,旅游综合效益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报告看点

发挥大湘西地区生态资源和沪昆高铁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突出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加强以旅游交通、智慧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品牌鲜明的旅游体系。

——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