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昔日的夜明星KTV暂停营业说明贴在了位于长沙市芙蓉中路华侨国际大厦的乐点KTV大门上。记者 唐俊 摄
在天堂
2008年开业,拥有当时最好的设备,是长沙娱乐“圣地”
落人间
2013年下半年,放下身段,转型量贩式KTV。
坠深渊
2014年初,因生意持续惨淡,关门歇业。
继餐饮后,长沙的KTV也迎来转型阵痛期。
6月30日,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来到长沙市芙蓉中路华侨国际大厦的乐点KTV,只见一纸招租说明贴在了大门上。熟悉长沙娱乐业的都了解,去年,这儿还是长沙最豪华KTV夜明星的驻地,在去年下半年转型量贩式KTV乐点后,生意依然惨淡,如今则干脆关门歇业。
事实上,这并不是这几年长沙关掉的唯一一家大型KTV。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自去年以来,长沙已有多家KTV关门歇业,特别是高端KTV。■记者 刘玲玲
【今朝】大门紧闭,一片荒凉
这里曾是长沙KTV中最耀眼的明星,就和它此前的名字“夜明星”一样,不过,这个长沙曾经最豪华的KTV,跟长沙的坏天气一样,再也无法在长沙的夜生活中璀璨发光了。
6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华侨国际大厦夜明星旧址,只见大门紧闭,一张褪色到只看得清“租”字的说明贴在大门上。转型后的乐点KTV招牌还挂在外墙上,没有其它KTV的光鲜,一片暗淡。
记者尝试着推了推门,竟然推开了,偌大的大堂没有一个人。整个KTV安静异常,就连一楼厕所传出来的滴水声都清晰可见。大型的接待台、宽阔的大理石旋转楼梯、样式繁杂的水晶吊灯,似乎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有人吗?”在记者大声地询问几次之后,从里面走出来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
“有什么事吗?”
当记者说明来意后,该男子表示,他仅是在这看门的,对于其他情况不是很熟悉。
“我刚来这两个多月,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没营业了。”该男子环顾了一下四周,随即闲适地躺在角落的沙发上,拿出手机自顾自地玩了起来。
“这里啊,好久没营业了。”在KTV斜对面开小卖部的老板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夜明星转为乐点,可生意也一直没做起来,今年春节后就再没开过门了。
【昔日】门庭若市,一掷千金
夜明星,自2008年开业以来,就是长沙爱玩人士的娱乐“圣地”。
“那时到这里唱一次K,能让许多人将其作为谈资许久。”一位曾经去过几次夜明星的邓先生回忆,夜明星极尽豪华,装修奢华富丽,拥有当时最好的设备,“更让人称道的是,里面的工作人员均是俊男美女”。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段2009年关于夜明星的介绍,“长沙最顶级”、“斥巨资精心打造”、“极尽奢华富丽”等字眼均成为其形容词。
除奢华的风格外,夜明星的巨额消费也让人津津乐道。
“那不是普通人能玩的地方,太贵了。”去年夏天还去过夜明星唱歌的柏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行7个人,就点了个普通的包厢,“知道那里贵,所以那天我们没怎么消费,基本上就唱歌,可买单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那样也用了六七千元”。
柏先生说起那次的经历,一个劲地咂舌:“光房费就是两三千,每个包间配一个帮助点歌的DJ,DJ的小费由KTV直接收取,那次我看到是收了300元,再加上点了一点普通的酒水,就那么多钱了。”
事实上,柏先生的消费还算低的。
“这里的消费可贵了,听说不上万下不来。”在夜明星门口开餐饮店的阿姨告诉记者,她到这开店有7年了,以前每天晚上,有一些夜明星的工作人员会过来吃点东西。“我常听他们谈论,昨天拿了多少小费,今天拿了多少小费,大部分都上千元,有几次还听到几个妹子说一晚上拿了六七千元的小费。”阿姨边说边摇头,“他们这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
【转折】内忧外困,转型失败
然而,娱乐玩的就是新鲜,特别是在长沙这个娱乐之都。而开业了多年的夜明星,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有审美疲劳,逐渐开始被后起之秀超越。中国城戴斯KTV、小天鹅戴斯KTV等一批新的高端KTV开始成为新的娱乐“圣地”。
生意日渐萧条的夜明星开始转型。
“他们尝试向大众化的量贩式KTV改革,将原有的夜明星改成了乐点KTV。”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处负责人何吉多告诉记者,“谁曾想,转型不成功,因此现在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
“曾经那么高端,一下子降到大众消费水准,既得不到高端消费者的认可,也无法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同,所以只得关门。”消费者柏先生认为。
在业内人士黄先生看来,夜明星的转型失败与周边KTV的竞争不无关系。
“在该地址附近,其实布局着几家量贩式KTV,就在不远处,还有乐点KTV的另一家门店,一家好乐迪KTV。”黄先生表示,将原有的夜明星转变为不远处同样定位的乐点KTV,两家乐点KTV在一起,本身就造成了重复,无法完成消费人群的分类,因此,转型势必失败。
探因
高端KTV整体业绩下滑
事实上,夜明星不是长沙关门的第一家高端KTV,也不是最后一家。
“今年以来,帝蕰KTV、今朝KTV等高端KTV也相继关门。”何吉多介绍,目前长沙城区的高端KTV在50家左右,大部分都不景气。
“每天包厢上座率不足五成,确实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生存越来越难了。”6月30日,记者走访长沙的高端KTV等娱乐场所时,一家高端KTV的负责人充满感慨:“现在市场不景气,人力成本又这么高,外加水电等额外费用,每月的净收入还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想想都愁得慌。”
何吉多介绍,目前长沙的高端KTV整体营业额都在大幅下滑,一般的下滑幅度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多的下滑超过50%。
“这都是目前的行业现状决定的。”在何吉多看来,目前高端KTV行业的整体低迷与目前的经济环境不无关系。
何吉多坦言,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属于必须消费的高端娱乐消费,首先被压缩;其次,在政策的限制下,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大家都在倡导节约,宴请、团体的奢侈消费大幅减少;再次,KTV产业转型升级给高端KTV带来阵痛,由于整个行业消费趋势开始向大众化转变,高端KTV在大背景下势必受到影响;同时,部分高端KTV市场策略僵化,在价格、服务、宣传推广上存在不足,这些都造成目前高端KTV的“萎靡不振”。
不怕贵,怕冇味
高端KTV以后是不是会没有市场呢?
对于高端KTV的出路,大部分从业者都将核心紧锁在“转型”。而创新、细分市场、主题式包装,将成为多数高端KTV的转型方向。
“不转型没有出路。”目前在神农大酒店经营穿越宫KTV的芦虹坦言。这家KTV在长沙业内首创穿越风格,每个包厢按照唐、宋、元、明、清的风格划分,服务员都身着各朝代的服装,消费者还能换上各朝代的帝王服饰。
这其实是细分市场的一种做法,对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
目前长沙的高端KTV在50家左右,在何吉多看来,这个数目相对于长沙目前的消费水平是合理的,因此,未来的重点就在特色化经营。
多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争取自己的目标人群,只有这样,高端KTV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记者 刘玲玲
西进南扩
长沙KTV逃离河东中心商圈,往西边南边布局。
线上线下
大多数KTV尝试线上推广、订房,线下消费。
抱团发展
政府组织行业培训,提供平台,让企业抱团取暖。
高端KTV繁华不再,许多甚至正在娱乐边缘做着“最后的挣扎”,同样,量贩式也已经不再是KTV经营者的“金招牌”。
面对一块必争利益,在其它地方各施手段,围棋盘上称为“打劫”,如今,长沙KTV也在面临同样一出激烈的“打劫”争斗。
■记者 刘玲玲
困局
营业额降两成,谁都吃不饱
行业总体向上,不过,它也有走得跌跌撞撞的时候,比如现在。
6月29日晚上8点,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人民路的一家量贩式KTV,从外表上看依然灯火通明,也热闹依然。
但记者随后问起是否还有包厢时,感觉到其中的差异。平常节假日,包厢都是提前抢空,不过,这次当记者询问时,该KTV的工作人员表示,还有一些包厢空着。
“总体来说,我们店的情况还不错,不过,去年以来,经营状况还是有些许的下滑。”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不止这一家KTV,其他量贩式KTV也在面临营业额下滑的危险。
“目前,长沙内五区有130多家量贩式KTV,而这些KTV今年以来的营业额平均降幅在20%左右。”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处负责人何吉多坦言,今年以来,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国的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下滑,长沙也不能幸免,不过,从长沙目前的情况来看,还算是比较平稳的,营业额下降还在控制范围内。
年轻人眼里,KTV在老去
“事实上,这个行业正引来转型阵痛期,现在就是这个行业的低谷。”在这个行业经营了十多年,目前正担任穿越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的黄向阳认为。
在黄向阳看来,在整个经济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KTV面临多样化娱乐形式的挤压、行业同质化严重、线上KTV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个行业正面临发展中的低谷。
事实上,除经济环境的影响外,KTV消费人群的大量流失也是行业面临的困局之一。
蒋凯,今年31岁,目前在长沙一家公司担任财务。
“我差不多有5年没去过KTV了。”蒋凯告诉记者,而20多岁的时候,他一度曾非常痴迷KTV唱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KTV日渐疏远。“我感觉现在就两种人去KTV,一类是业务招待,另一类就是青少年喜欢唱歌,我两类都不沾边,所以基本不去KTV唱歌。”
不止是蒋凯,事实上,在部分“80后”、“90后”的年轻人眼中,KTV也正在逐渐老去。
“我现在很少去KTV,感觉那都是搞对象的才去的,我在网上唱歌更快乐。”刚大学本科毕业的黄欣雨今年23岁,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设计,她告诉记者,过去的年轻人唱歌场所匮乏,不得不选择KTV、练歌房,现在网络给了年轻人更大的唱歌空间,KTV就显得相形见绌。
“对于我来说,自由更重要,我们常常没时间去KTV唱歌,想过歌瘾时,我就在手机上唱,方便得多,而且也能让手机上的朋友们都听到自己的歌声,很爽。”黄欣雨告诉记者,她手机上下了一款“唱吧”软件,只需对着手机话筒唱歌,就能够在该软件平台上,与全国的唱歌爱好者PK、评分。
据记者了解,目前人气较盛的语音平台就多达数十个,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KTV的年轻消费群。
行业数据
十年骤减几百家
在20多年的发展中,长沙KTV见证着长沙这座娱乐之都的“成长”。
“长沙KTV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1995年前后,在长沙第一家宾佳乐卡拉OK厅成立的五年后,长沙一下子冒出几百家卡拉OK厅。”一位熟悉长沙KTV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02年,当年全国娱乐场所都进入整顿调整期,长沙的卡拉OK厅数量也因此急剧减少。
2003年,长沙出现了首家量贩式KTV——靓歌坊,随后全国连锁的钱柜和温莎纷纷进驻长沙,迎来KTV市场的新一个高峰。
“2004年,长沙娱乐文化场所是1500多家,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精简为‘700多家’。”何吉多介绍,十年来,长沙娱乐场所的数量大幅缩减。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长沙娱乐的衰退。
“事实上,从产值来说,2004年,长沙娱乐文化场所的总产值为35亿元,而如今,总产值已达110亿元,这样来看,长沙娱乐并没有衰退,还有大幅度的提高。”何吉多表示,这十年来,关门的大都是小型音乐茶座,而品牌化、规模化的连锁KTV大量出现,大大提升了行业水准。
破局
逃离“娱乐眼”,西进南扩
KTV在低谷中前行,这也让大部分KTV开始求变。
“首先体现的就是区域分布的转变。”何吉多介绍,长沙KTV开始从集中走向分散,不再集合在五一大道、劳动路、湘江路这个闭合圈内,而是跟着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跑。
事实上,长沙KTV区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西进南扩”。大河西、挑麦、魔方、唯歌等大型KTV纷纷挺进落子河西,糖果乐、酷奇等KTV纷纷进军长沙南部。
这一点,在家住咸嘉新村的伍先生看来尤为明显,“现在K歌不用再往河东跑了。”
“南边和西边,是目前KTV进军的主要地点。”何吉多说,由于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大、消费不方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娱乐消费上开始寻求“就近原则”,特别是随着河西以及省府板块的强势发展,这两个区域已成为长沙KTV的热土。
追着潮流跑
除了选址上的转变外,线上、线下融合也是目前KTV转型的一个方面。
如今KTV的线上、线下融合早已不是简单的指线上团购、线下唱歌。
据悉,目前长沙有许多KTV在开创新型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
“现在大多数KTV开始尝试线上推广、线上订房,线下消费的模式。”何吉多介绍,还有部分KTV开始尝试移动支付、微信订房等方式。
在何吉多看来,最有创意的就是乐点KTV,“他们借助自行开发的HITO交互式数据处理系统,使KTV不仅仅是一个小群体K歌的场所,大家可以与其它包厢进行PK,很有意思。”
不过,相比其它地方的KTV而言,长沙KTV的线上、线下融合还稍显落后。
何吉多坦言,目前长沙KTV的线上、线下融合还仅仅是由线下走到线上,长沙暂时还没有线上的娱乐企业走到线下的,如唱吧之类的,如果有线上的企业加入,相信长沙KTV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元化。
政府也在拉一把
除了KTV行业的企业在努力自救外,其实,今年政府主管部门也没闲着。
何吉多介绍,今年5月,他们就刚刚组织了4期“娱乐演艺场所法律法规暨经营管理”培训班,共有600人参加培训。
“我们主要是想创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请行业专家、佼佼者们来提供好的思路、想法,让大家抱团取暖。”何吉多坦言,目前整个形势虽然不是很好,但也有发展得很好的企业,比如温莎,他们就通过和香港英皇合作,请明星过来签售,或者是举办KTV大赛,笼络消费者,因此,业绩很好,他们的这些经验,也给其他KTV打开了思路。
事实上,何吉多坦言,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减少娱乐场所营业税。
据悉,目前,长沙娱乐场所营业税的税率为10%,而沿海的税率已经降到了5%。“如果在税率这块能够有所调整,那么长沙KTV势必能更好地度过这个难关。”何吉多说。
责编:刘颖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