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农人”:“种不一样的地,让父辈服输”

2014-04-20 08:42: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卢小伟] [编辑:刘颖]
字体:【

大学生回乡种地创业,给农村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种地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步都要亲力亲为。

  清明过后,长沙迎来几天晴天。在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黄稳正盼着这样的好天气,他的十几亩无花果正在生长季,需要阳光。

  黄稳是一名“85后”青年,回村种地曾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但他给乡村带来一股新风。在3月举行的一场农业论坛上,黄稳的身份被定义为“新农人”——一群有新观念、新思维的农业从业者,以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为主。

  未来谁来种地?这一严峻问题或许可以在“新农人”这里找到答案。湖南新农村文化研究所、2014年湖南省农村工作和省委1号文件,正在帮助黄稳这样的“新农人”实现梦想。

  壹 回乡种地的大学生

  “山村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每当说起读书改变命运时,人们都会用这句话来形容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但随着就业形势、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跳出农门后又回乡创业,从事着在父辈们看来没有希望的农活。黄稳和罗海玉,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我们都不想种田了,你还去搞。”

  4月3日,离清明节放假还有2天。黄稳却没“休假”的概念,他关心的是天气和自己的30多亩地,那里种着无花果和火龙果。

  “无花果生性不喜水,最怕雨天。”3日上午,黄稳站在地头陇上,看着挖好的排水渠,祈祷清明前后能有个好天气。他身后,一行行无花果秧苗已吐出嫩芽,随风晃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当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历纪年法,逐渐被都市以至乡村里的人淡忘时,黄稳依然记得并“依靠”这句农谚。

  2015年,黄稳将从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业管理专业毕业,那时候,他已经是种了4年地的农民。

  什么?儿子要当农民了?!黄稳当初的决定遭到父母的否决。刚从农村走出怎么能又回到农村?“好不容易”培养出后辈的长辈们,说什么也不答应儿子的想法。“反正要搞你自己去搞,我不出钱也不出力,我们都不想种田了,你还去搞。”黄稳的父母种着4亩时令蔬菜,经常起早贪黑,觉得种地的人“连一身干净衣服都没有。”

  但黄稳认为,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种地之前我就经常思考一些现代农业的想法,如何做成一条产业链,如何做好农产品深加工等。”虽然还没毕业,但种地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心头,不时让他蠢蠢欲动。

  2012年前后,黄稳最终“力排众议”,借钱借物,要“种出不一样的地,让父辈服输”。

  看到火龙果结果,“就像迎接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

  就在黄稳扛起锄头的时候,邵阳人罗海玉还在安徽芜湖一家葡萄公司从事技术和销售工作。那时她已是当地一名路桥工程师的妻子和一名孩子的母亲,工作稳定,生活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但一年多之后,罗海玉成了黄稳的“同行”。在离黄兴镇不远的榔梨镇金坨村,她租了几间农房和20多亩田地,种上无花果和猕猴桃。农业公司的工作让这个“80后”女孩喜欢上了种地,在安徽、上海找了一圈地后,她回到湖南,落脚榔梨镇金坨村。

  逆着农门子弟纷纷“逃离故乡”的大潮,两位大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重新回到地头田间。

  锄头毕竟不是钢笔。黄稳要面对父亲“不出钱不出力”的困难,罗海玉则要学习开沟、三轮车驾驶等本该是男人们掌握的活计。但二人首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还是栽培技术——无花果和火龙果应该怎么种?

  众所周知,火龙果为热带植物,生长适温为20℃至30℃,冬季不宜低于8℃,平均温度低于10℃时则会停止生长。为了规避风险,种地之初黄稳把自家的三分蔬菜地开辟成“试验田”,他架起塑料大棚,观察引进的品种能否熬过长沙阴冷漫长的冬季。结果一场又一场冷雨过后,三十几株火龙果秧苗全部冻死了。

  “做农业好多事,而且要亲力亲为。”这是黄稳后来总结的种地心得。但当时看着被冻死的秧苗,他还是感觉“压力山大”。不过种地是自己选择的,这时候退出岂不正中了父母的想法?

  第二年,黄稳又引进了400多株秧苗。他吸取上次的教训,把塑料大棚骨架之间的间距改小,“这样大棚上就不会轻易有积水、积雪,雨雪对棚内温度的影响就会减少”。为了掌握秧苗的长势,黄稳一有空就钻进大棚,穿着冬衣,在气温20℃左右的棚子里忙活得满头大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