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坦桑石亮相 始祖鸟化石“飞”临矿博会(图)

2013-05-18 08:21:38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编辑:刘颖]
字体:【

5月17日,市民在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上砸紫晶球。本报记者赵持 摄

666克的极品坦桑石惊艳亮相

有70多颗“海洋之心”那么重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曹娴)在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开幕首日缺席的极品坦桑石,今天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惊艳亮相。

坦桑石之所以牵动不少观众的心,是因为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颗美丽夺目的“海洋之心”.而“海洋之心”的原石,正是坦桑石。晶莹、闪烁,带点紫色的浪漫,坦桑石的出现,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留影。

据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块顶级坦桑石重达666克。而电影中的“海洋之心”重量为45.52克拉,换算下来,矿博会上的这颗坦桑石有70余颗“海洋之心”那么重。

资料显示,全世界只有在东非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一块长4千米、宽2千米的区域里,才有坦桑石出产。这是一种既高龄又年轻的宝石,坦桑石的形成时间约为5.8亿年前,一直深埋在地底2千米以下,直到1967年才为人所知。随后迅速在国际市场上一举成名。

而在坦桑石旁边,也是今日才亮相的“中国龙”形自然金,金光闪闪。

始祖鸟化石驾到

保险金额高达500万欧元,将在长展示一年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曹娴)在中国(长沙)矿物宝石博览会开幕的第2天,“重量级主角”之一——始祖鸟化石,终于亮相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与广大观众见面。

12时20分,在安保人员的严密保护下,始祖鸟化石来到展会现场。它一出现,立即引来观众围观,响起一片“咔咔”拍照声。

护送始祖鸟化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美国出发,途经韩国转机到达中国,期间对始祖鸟化石寸步不离。到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后,海关开启绿色通道,直接运抵展馆。

始祖鸟化石的收藏者波尔介绍,始祖鸟化石重约20公斤,参加此次展会的保险金额为500万欧元,现场有专门的安保人员时刻看管。

据化石专家介绍,始祖鸟化石的主要看点是翅膀、脑袋、尾巴。翅膀作为前肢,带有很明显的爪子;脑袋上有牙齿,头部骨骼、前翼以及尾部羽毛的印痕清晰可见;尾巴上有一长串的尾椎,尾巴 不是很全,不过基本还算完整。

波尔告诉记者,在展馆负一楼有一个专门的化石展厅,始祖鸟化石将在矿博会结束后移至负一楼的化石展厅,并将在长沙展出一年,市民可以随时前往观看。

探讨博物馆建设与城市文明

矿博会举办博物馆主题论坛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曹娴)到北京,一定会参观故宫博物院;到伦敦,一定要去看大英博物馆。博物馆,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今天,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举行博物馆主题论坛,来自国内外的博物馆专家、学者们在此对话交流,围绕“博物馆建设与城市文明”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博物馆社会功能、藏品陈设与经营管理。

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势头强劲。目前,我国在建博物馆达千余家,仅2011年度新开放的博物馆就有395家。与此同时,博物馆藏品采购需求巨大,经营管理方式需与国际融合。

来自美国、德国等国的博物馆专家介绍,在西方,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藏品就是矿物化石标本,因其稀缺和宝贵,往往成为衡量一家博物馆规格和份量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从小就充分领略到地球之美,不仅各大中小学均设矿物化石标本室,在18岁以前去博物馆的频次是人均17次,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生认知自然、启迪智慧的第二课堂。

“而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总共有1100个,地质博物馆是我们国家自然类博物馆最少见的一个场馆之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徐善衍介绍。我国知识教育体系中对地学科普也较为欠缺。

此次矿博会积极打造“博物馆采购平台”,为国内博物馆采购量身定制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在国际金融服务和远期支付担保上尝试创新突破,推动国内博物馆软件资源及服务体系与国际接轨,切实为国内博物馆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省领导许云昭出席致辞。

矿博会上拼运气

砸紫晶球备受观众亲睐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曹娴)花上两三百元,也许就能收获价值上千元的紫水晶。今天,在首届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上,记者看到,一楼展厅的“砸紫晶球”活动,吸引了不少观展市民的热情参与。

“哇,是紫水晶!”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一颗石球被专用工具夹开,一分为二的石球里面,竟是满满的紫色水晶。见此情景,购买这颗石球的观众高兴不已。旁边摊位卖水晶的老板看了一下说,这个水晶球价值在2000元左右。

现场大大小小的各种紫晶球,价格从200元至500元不等。石球有着灰不溜秋的外壳,里面却可能藏着熠熠生辉的宝贝。砸紫晶球,拼的就是运气。带着这种兴奋感,观众兴致勃勃地挑选石球,然后期待着石球开启那一刻的结果。短短十几分钟,记者就看到有3位观众陆续砸开了紫晶球。开启后,有的是白色水晶,有的是紫色水晶,也有的是实心,展现出形态各异的自然之美。

矿博会上的神秘大球泥

本报记者 李传新 李国斌

5月16,首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长沙华丽起航,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矿藏宝石荟萃。在一片耀眼璀璨,绮丽幻彩之间,一种貌不惊人的白色球状矿物——大球泥,在展会上揭开神秘面纱,吸引了不少中外矿物宝石爱好者的眼球,同时唤起了人们对上个世纪“国宴瓷”、“毛瓷”的记忆。

大球泥真身

大球泥,藏于湖南怀化、黔阳、溆浦3县交界的青界岭。由若干万年前古代火山爆发出的花岗岩体风化形成,呈蜂窝状,每个皆为10至40厘米大小的天然白色球体,每个泥球都有一个内核。这种泥质地洁白,含多种微量元素却杂质极少,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球状高岭土,也是世上少有的稀缺非金属资源。

一般而言,花岗岩中的长石风化而成高岭土,而为何云母、石英等其它矿物消失不见,从外到内凝成球状形成大球泥?湖南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认为,大球泥除了矿物之外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微量元素,这诸多奥秘都彰显着大球泥的独特神奇。大球泥如今存量稀少,愈显珍贵。

峥嵘岁月

大球泥最初是作为“观音土”充饥之用,一直深居于山,默默无闻。1964年,醴陵瓷厂接受了制作建国15周年国宴瓷的重任,时任湖南陶瓷研究所所长的李维善发现大球泥是种非常好的制瓷原料,便用其制瓷,其天生的优越性能及与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的完美结合,使得国宴瓷惊艳中南海,至此大球泥成了国瓷的“特供材料”,其顶峰代表自然就莫过于“毛瓷”。

曾参与过毛瓷制作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回忆,当年从全国各地发来的高岭土,最后通过化验和烧制,都没有超过历朝历代的皇帝御用瓷,只有洪江大球泥做的瓷器白、透、润、纯、薄、硬。

大球泥的存在,诞生了绝世“毛瓷”,造就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当代盛世。大球泥原本“隐居”深山,也因“毛瓷”而闻名于世,跌宕沉浮。历史的机遇,成就了彼此。

不可再生

大球泥成形时间漫长,是不可再生资源。世界上至今也只发现两矿,一矿在英国,曾造就该国一个陶瓷鼎盛时期,但矿源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绝迹。而我国的洪江大球泥从发现开发到利用也就是上世纪的50至70年代之间,目前也已矿源枯竭,仅存上世纪开采剩下的小部分。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滕召华告诉记者,自己花费近十年时间,陆续将上个世纪存留下来的大球泥收集起来,现有的百余吨大概已是存世最后的大球泥。“大球泥除了是制瓷的绝佳原料,同时也是航空航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理想材料,对于大球泥的研究利用,还有很多奥秘等待破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冠周也认为:“大球泥这一特殊材料,完全可以考虑与做材料研究的专门机构合作进行研究,深度挖掘其价值。”

相关专题:第五届矿博会5月18日在郴州开幕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