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不只是梦想,更是生活
张冬萍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东中西部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
从“毛泽东城”的设想到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五十年不舍追求,三代人砥砺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获批,也标志着敢为人先的湖南,终于找到了撬动中部崛起的支点。
四年来,湖南人坐而论更不忘起而行,紧紧抓住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这一最大的政策和机遇,把创建“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准和模式作为长株潭试验区的使命,在长江中腰和中部腹地进行通盘谋划,全面启动各项改革,在全国率先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典范。
长株潭城市群高标准地完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初步建立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建设模式。改革总体方案和区域规划战略性、前瞻性地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株潭三市扩展到“3+5”城市群,五大示范区的建设,为“两型”试验打造了更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两型”为主题,以改革为龙头,试验区改革建设全方位推进,一系列大项目、大产业加速布局,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全省科学跨越的强力引擎。7000万湖南人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持续创新,在“两型”理念的指导下步入了“两型”生活新时期。
2011年8月4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主持召开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推进大会,全面部署试验区第二阶段改革建设,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在国际金融格局进一步催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大调整、产业格局大转移和科技创新大发展的背景下,从“两型”到“四化两型”的演进,正是湖南人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两型社会”,不再只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梦想”,更成为全体湖南人民实实在在的未来生活。这是重大的历史使命,更是巨大的历史机遇,必将催生出强大的后发力量。
迎接第十次党代会,展示五年来新跨越。从今日开始,本报将在省长株潭两型办的支持下,推出《潇湘·型》系列政经报道,以长株潭城市群的七张规划图为开篇,展示两型社会的蓝图,描摹两型生活的样本,阐释两型理念的内核。
下一页:一心双轴双带城市发展不摊大饼
一心双轴双带城市发展不摊大饼
(注:2011年6月,望城撤县改区。)
长沙天心区生态新城。
#微博两型#
@仓库策神:昨晚到了长沙西郊,看到第一师范和涉外经院的北面大片大片的农民新村,这些安置房大部分入住了,像城里的小区一样热闹。这块地在三年前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和菜园呢,长沙新河西大了,真的大了。
本报长沙讯 “一心双轴双带”,勾画成一个向四方延展的极富张力的“井”字形空间结构。这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
为什么要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勾勒一个井字形的“核心区”?长年致力于区域经济研究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通常在规划一个区域时,往往以交通干线做骨架,以交通带动产业轴和发展带,延线布局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地,最终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区。”
规划,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朱翔说,在一个相对大的区域,要通过培育核心,带动次中心,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协调区域的发展关系。”城市建设不是摊大饼,所以要有绿心,把三个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分隔开来,既骨肉相连,又各有特色各司其职。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可以浓缩成16个字,“东优西进,提北强南,连城带乡,治江保绿”。
东优西进,即:优化湘江以东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区,在湘江西岸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筑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
提北强南,即:综合提升北部长沙的综合性区域职能,增强南部株洲、湘潭的经济地位和专业性区域职能:推动株洲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工业型城市职能,增强湘潭面向城乡腹地的经济社会服务职能。
连城带乡,打通连接三市的内环路,增加连接三市的外环路,城市道路向乡村延伸。
治江保绿,治理湘江流域污染,加强岳麓山、昭山、法华山、金霞山等滨江区的山水景观建设。 记者戴丹
点击·空间结构
城市群生态绿心
理想中的城市,应该是满眼绿色。湖南版图上,长沙、株洲、湘潭,是湘江串起的三颗明珠。三市结合地带500余平方公里的绿地,便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
长株东线重点发展轴
两根纵轴乍一看像两只挥舞的翅膀。其中,长株东线重点发展轴连接长沙东部新城和株洲市区及长沙县和株洲县等外围片区,依托空港、高铁和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等高端产业。
长潭沿湘江重点提升轴
城市和产业一体化建设的另一条综合廊道。它连接长沙和湘潭两市区及北部的霞凝港、湘阴县城、汨罗市和南部的湘潭县城等外围片区,依托沿湘江分布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具有生态绿谷、景观项链和经济走廊三大功能的纵向主发展轴。
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
两根横向延伸的发展带,像两条并行的轨道,将长株潭城市群拉入极速奔跑的快车道。其中,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连接长沙市区和空港-高铁新城及益阳沧水铺镇和浏阳市等,综合发展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等产业,成为长株潭向湘西北辐射、拓展发展腹地的重要轴线。
南部东西优化发展带
城镇和产业聚集发展的另一条复合走廊。它连接株洲和湘潭及其周边城镇,向东延至醴陵,向西延至湘乡,加强基础产业优化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长株潭向湘中辐射的重要轴线,使长株潭未来发展有更大范围的协作区域。
整理/记者戴丹
下一页:一区三圈一带四轴中部发展增长极
一区三圈一带四轴中部发展增长极
(注:2011年6月,望城撤县改区。)
环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湖南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
#微博两型#
@灰汤神水:长株潭城区人口预计达500万以上,环长株潭城市群GDP将占全省85%以上。在昨天(2011年10月13日)发布的《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长株潭”是个高频词,环长株潭城市群将成为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报长沙讯 2011年,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环长株潭城市群”这个全新的词汇出现在了众人面前,替换了以前“长株潭3+5城市群”的说法,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 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将成为推动我省新型城市化,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引擎。
根据《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长株潭城市群将成为依托长株潭都市区发展,构建千万级区域核心城市(都市),同时在区域内发展由多个实力强大、活力充沛、辐射带动能力强、区位与功能协调的百万级城市构成的次中心城市群体,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区三圈一带四轴”。
从区位来看,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珠三角带与长三角开放带两大地域的连接处,同时也位于东南沿海与内陆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这里不但北依长江,南通粤港,更是西进门户。从地理位置来看,是一个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重要中枢。
湖南境内的铁路、公路、内河航道以及机场航线等交通基础建设的指标也在中部排名靠前,使得湖南逐渐成为东西部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与枢纽。未来,沪昆高铁开通后将与武广高铁在长沙交会,届时,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长株潭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大大提高。同时,环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湖南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同时又因为南临粤港澳,北接中原腹地,东连长三角,西达川贵渝的中心位置,在接受粤港产业结构转移方面,抢占了先机。
在国家积极培育中部地区经济的大背景下,环长株潭城市群正在成为中部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记者刘渝渝
点击·空间结构
长株潭大都市区
即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市、县(市)城乡空间,构建交通与功能高度一体化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打造3+5城市群强大的区域中心。大都市区核心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分钟通勤圈,包括长沙主城区、株洲和湘潭市区、望城、星沙、宁乡城区,并在远期到达益阳市区和浏阳市区,面积约8000-9000平方公里;大都市区扩展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90分钟通勤圈,规划期末将覆盖长株潭益其它部分县市和娄底市区。如果包含扩展圈层,长株潭大都市区面积可以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
根据规划,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承担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
常、岳、衡城市圈
即以常德为中心,整合桃源、汉寿、临澧的城市圈;以岳阳为中心,整合岳阳、临湘的城市圈;以衡阳为中心,整合衡山、衡东、衡南、衡阳的城市圈。根据规划,常德、岳阳、衡阳、娄底应充分发展和布局3+5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职能。
娄底城市带
以娄底为中心,整合涟源、冷水江、新化一线的城市带。娄底城市带是3+5辐射中部的重要发展轴,其在规划期的成长演化将直接影响湖南中西部发展的格局。娄底根据自身条件和融入大都市区进程,也可以发展和布局适宜的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
四条对外轴线
即长沙-常德、长沙-岳阳、长沙-衡阳、长沙-娄底四条对外轴线。
整理/记者刘渝渝
下一页:三城快速通达兼顾通行和物流
三城快速通达兼顾通行和物流
长潭西线高速公路,在规划中长潭高速今后将以城市快速道身份出现。
#微博两型#
@勤劳龙仔:忙里偷闲,回长沙、株洲、韶山走一圈。这里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故乡,20多年后随他们再回来,变化真大。长沙、株洲、湘潭之间来往都只要一个小时,比在广西各大城市走还是快些。
本报长沙讯 胡列格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交通规划评审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他这样描述目前已有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交通规划图:最外围有高速公路环绕,长株潭区域之间有快速路网,核心区内部通过主干道和组团道路连通,道路布局兼顾通行速度和物流效率。
根据规划图,核心区域外围建设长株东外环线、长潭西外环线、株潭南外环线、长沙北外环线,形成“两纵两横”长株潭城市群高速外环线。在外环线以内,构建沟通核心区各重要组团的长株潭城市群快速路网,纵向利用京港澳高速长潭段、长株高速、长潭西线,同时新建或改建长沙星沙至株洲渌口、长沙福临至江背至湘潭梅林桥大道,改造芙蓉大道,延伸长沙西二环至湘潭九华;横向利用沪昆高速株潭段、莲易高速、长浏高速等。
“这样的路网可解决长株潭核心区与外围城市以及三市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再加上三市自己内部的路网,就构筑成了大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城市快速道、主干道、组团道路的路网”,胡列格说。
胡列格介绍说,现在行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南北向长潭高速显然将三市的地块进行了阻隔,直接影响核心区内横向道路的打通,因此在规划中长潭高速今后将以城市快速道身份出现。
在规划中,城际轨道交通同时承载着联系三市之间的作用。城轨从长沙往株洲、湘潭,在暮云分叉,线路进入三市市中心。
胡列格说,核心区交通规划不仅实现三市快速通达,同时穿越长株潭11个物流园区,提高了物流效率。记者颜宇东 实习生许梦盈
点击·交通规划
长株东外环
目前长潭高速、长株高速以高速公路形态将长沙分别与湘潭、株洲对接,今后这两段道路将作为城市群核心区的纵向高速主干道。在这两条纵向道路的东侧未来规划建设长株东外环,长株东外环将与东西向长浏高速、株潭南外环高速路相交。
长沙北环高速
长沙北环高速在长沙北三环以北,基本与其平行,从京港澳高速杨梓冲互通向西,穿越湘江,经望城与东西向长常高速对接,同时也实现与南北向的长潭西外环连接。
长沙芙蓉路南北延
目前芙蓉路南延至湘潭昭山已经完成,与湘潭昭山、板塘对接,直通湘潭市区,同时通过红易大道与株洲对接,与株洲城区联系起来。往北至湘阴正在建设当中。
长沙坪塘大道南延
长沙坪塘大道南延对接湘潭九华工业园。九华大道南起湘潭北二环线,北至湘潭九华与长沙大河西坪塘交界处。
湘潭芙蓉中路东延
接株洲石峰区铜霞路。天易高等级公路将株洲河西地区与湘潭已经对接多年。湘潭芙蓉中路贯通湘潭岳塘区,将拓展往株洲方向,进入株洲石峰区,这将又是一条连通两市的快速道路。
长株潭城际铁路
线路自长沙站引出,向南至暮云后分线呈“人”字形,一端接入株洲站,一端接入湘潭站,线路全长约100公里。项目设计中,线路、车站将尽量覆盖规划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最大程度拓宽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
株潭南外环
南移后的上瑞高速潭株段,将从东向西依次穿越株洲县、湘潭县和湘乡市,在两端再与上瑞高速对接。
整理/记者颜宇东 实习生许梦盈
下一页:轨道交通为核两型运输发力
轨道交通为核两型运输发力
(注:2011年6月,望城撤县改区。)
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微博两型#
@Loveyika张小开:哗啦啦……我来到了传说中的广州南站……坐上了传说中的武广高铁……现在飞驰在300km/h 的高铁上……已经到株洲西车站了……下一站就长沙南了……长沙的小吃们……姐来宠幸你们了……快准备好来列队迎接吧……
本报长沙讯 “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将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环长株潭城市群将联系得更为紧密。”摊开手中的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图,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胡列格憧憬说,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的联系,未来这8个城市将会有大都市的雏形。
从现有的交通基础条件来看,以长株潭为圆点发射出去的高速公路射线分别有:长株潭-岳阳,即临长高速;长株潭-益阳-常德-张家界,即由长益、益常和常张三条高速公路组成;长株潭-娄底-怀化,由潭邵、邵怀高速公路组成;长株潭-衡阳,京珠高速潭耒段。
而根据此前公布的《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将规划建设7条城际轨道线,合计里程760公里。规划范围为长沙、株洲、湘潭3市行政辖区,同时与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的主要地区衔接和协调。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1.5小时通勤半径‘3+5’城市群,以及‘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要求,全力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如是说。规划提出要实现“30、60、90”的发展目标:城市群外围区域的中心城市内部95%机动出行不超过30分钟,核心区内部95%机动出行不超过60分钟,核心区——外围区95%城际公共交通出行不超过90分钟。
记者李柯夫 实习生彭峭
点击·交通规划
运输能力规划
要实现“20、30”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运输结构规划
要实现“20、35、50”发展目标。铁路客货运比力争均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运输网络规划
要实现“10、50、100”发展目标。群域县城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万-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万-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
京港澳复线
俗称京珠复线,为了缓解南北大通道的车流拥堵状况,湖北、湖南率先建设京珠高速复线。湖南境内由四段组成,由北往南分别是长湘高速、潭衡高速、衡桂高速和桂武高速。
黄花机场第四代航站楼
再过5年,黄花机场第四代航站楼将考虑启动建设,大约到2021年以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第四代航站楼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完成规划设计、报批和空域协调等前期工作。
沪昆高铁
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大动脉。长度与沪汉蓉高速铁路基本相当,仅次于中国最长高速铁路的京港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长的东西向高速铁路。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沿途设有杭州、南昌、长沙、贵阳等站点。
整理/记者李柯夫 实习生彭峭
下一页:两型产业腾飞“湖南创意”流行
两型产业腾飞“湖南创意”流行
动漫明星虹猫在展会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令“湖南创意”成为全国经济向“两型”转轨的风向标。
#微博两型#
@青梅煮酒笑看乾坤: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两型社会”示范园区——长沙中电软件园开园,这是中国电子与湖南省战略合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湖南信息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报长沙讯 加快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两型”产业体系,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在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中,“全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成为构建核心区“两型”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导向机制的“四维”。
四年来,依托以“四带、十一园、三片”为核心的产业平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工程机械、汽车、新能源设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等战略性产业厚积薄发,飞机起落架、千亿轨道交通设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机车交流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相继落户,初步构筑了长株潭东侧先进制造产业带、西侧高新技术产业带、南侧基础产业提升带和北侧先进制造产业带等四条产业带。
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装备制造等一并纳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令“湖南创意”成为全国经济向“两型”转轨的风向标。中南传媒等龙头企业率先登陆资本市场,成功抢占文化湘军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的桥头堡。
低于5000千伏安电石产业、小煤炭、小化工等,在长株潭城市群没有发展空间;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等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预期效益也低的产业,则成为逐步淘汰、强制退出的对象。
2008年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成立后,管委会用2年时间,完成了坪塘镇89家国家淘汰产业、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企业的强制淘汰或搬迁。随着先导区规划的实施,昔日的重度污染地区即将成为山川秀美的“麓南板块”和点缀长株潭产业版图的一颗明珠。
记者张冬萍
点击·产业分布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向标”的长沙高新区汇聚了近4000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其中经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92家,占全省的近一半。伴随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这个有20年发展历程的国家级高新区成功实施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
九华工业园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到2010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工业总产值161亿元,财政收入7亿元,成为中部地区一座耀眼的高科技工业新城。
隆平生态产业
隆平高科技园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当代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园,也是全国正式批准的两个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之一。隆平高科技园致力打造湖南省农业高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湘潭高新区
位于长株潭“金三角”的核心,2009年成功晋级“国家队”——成为第55个国家级高新区。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全力建设德国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火炬创新创业园,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等三大产业蓬勃发展。
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
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工业区规划绿地682.5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64.14公顷。
汨罗循环经济园
湘北小城汨罗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工人们把来自全国各地废旧电视机、电冰箱依次拆解,再通过深加工提取金、铜、锡等金属,全年仅铜产量就超过20万吨,相当于一座特大规模铜矿的年产量。
整理/记者张冬萍 王勇
下一页:8448平方公里除了发展更要保护
8448平方公里除了发展更要保护
(注:2011年6月,望城撤县改区。)
参观者在长株潭 “两型社会”展览馆的互动游戏中骑车“畅游”两型未来城市。
#微博两型#
@Jackdain:湘阴漕溪港,这个纳入长株潭规划的小地方,潜力巨大!(漕溪港位于湘阴县文星镇西北角,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将成为湘江河道上第二大货运港口。——编者注)
本报长沙讯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具体构成,含在一份长达73页的文件中公之于世。长株潭三市市区,以及长沙的长浏宁、株洲的株醴、湘潭的潭湘韶三地,纳入核心区是题中应有之义。
长株潭三市的入选不难理解。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的精华区,集聚了省内大部分经济要素,是成本最低的两型试验田。
另外,长株潭亦是传统的重工业区,发展和环保的矛盾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探索布局于此,示范意义深远。
岳阳云溪区、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和益阳赫山区的部分地区,均跻身“核心”之列,这在省两型社会建设智力办公室副主任吴金明看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游戏”,也是“核心区引领示范作用的体现”。因为从区域规划的角度看,这些地区正好处在以长沙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规划范围内,后者一直是湖南省努力奋斗的目标。
纳入核心区,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实质性的政策扶持。对地方政府而言,参与其中的政治逻辑强于经济逻辑。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趋之若鹜。株洲市两型办一位官员回忆称,早先版本的核心区仅包含株洲辖区内的894.49平方公里,后经反复争取,才扩至1411.69平方公里。核心区总面积8448.18平方公里亦是多方博弈的成果。
博弈的一个注解是,核心区规划公布之后不到一个月,辖区内的商业地块拍卖底价就上涨超过15%。
当然,核心区并非仅是一个发展经济的概念,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王义高认为,协调、保护的功能甚至强于发展。记者袁树勋
点击·重点城镇
汨罗
204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约占全市总面积13%。被定位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国主要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屈原文化旅游基地。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颇有成绩。
湘阴
约379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约占全市总面积24%。被定位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基地和深水港口。
宁乡
约317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占县域总面积10%。被定位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多年来,它一直有升格为县级市的倾向,这个目标被写入今年9月发布的中共长沙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浏阳
约427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约占全市总面积8%。被定位为中国花炮之乡,长株潭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特色产业和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基地。
韶山
约128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约占全市总面积59%。被定位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城市,长株潭城市群的红色旅游服务基地。
醴陵
约726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约占全市总面积34%。被定位为绿色瓷城、湘东门户,长株潭城市群的传统特色产业基地。
湘乡
约336平方公里被纳入核心区,约占全市总面积16%。被定位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
整理/记者袁树勋
下一页:绿色T台长株潭生态秀场
绿色T台长株潭生态秀场
湘潭昭山示范区位于长株潭“生态绿心”里。
#微博两型#
@苹351:石燕湖不远,长沙城南去,不过几十分钟车程,是长株潭三城腹地中一处宜人的绿心地带。我去的时候是深秋,湖水正绿,万物俱静。清晨的薄雾,在水面腾起白烟。水岸边有含霜的红叶,摇着满枝的碎金。
本报长沙讯 长株潭城市群的一片区域,拥有许多名字。有人叫它“绿肺”、有人叫它“绿心”,有人叫它“绿岛”,有人叫它“城市客厅”……这片区域位于长株潭三市的中心地带,从地图上看,它的形状像一个大写的字母T,通体绿色,随风摇曳。它如同一座绿色T台,长株潭的生态秀场,最前沿、最尖端的两型风尚、理念与科技,就从这里发端,风云际会,妩媚妖娆、姿态万千。
这座T台通过湘江和山体绿地的延伸,与长株潭三市原有绿地有机连接,包含了北至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西,东至浏阳柏加镇,南至湘潭县梅林桥镇的16个乡镇,1个示范区(九华),4个街道办事处。
T台上上演的几乎都是小桥流水、绿树红花。这一区域遵循第二产业退出原则,禁止第二产业进入禁止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强制现有第二产业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整个绿色产业体系。其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业、文化创意业、休闲业。支柱产业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适度发展生态宜居房地产业。
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认为,镶嵌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心的这座绿色T台,将对长株潭三市景观美化、消除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以及降低城市噪音、净化城市空气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区域中522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已经被赋予了“长株潭公共生态服务客厅、城市群生态空间建设样板、生态资本创新利用示范窗口”等美好愿景与功能定位,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东方的“维也纳森林”。记者储文静 实习生林城
点击·生态规划
湘江生态带
治理和建设湘江及其沿岸,构建生态良性循环、景观环境优美的湘江生态带。利用湘江支流、区内山体和丘陵,串联城镇绿化隔离带、农田等,形成网络状生态廊道。
湿地保护
涉及湘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警戒水位200米以内地区目前尚未开发的江段,主要湖泊、水库、重要山塘警戒水位200米以内地区,以及江中的大中型岛、滩、洲(包括湘江干流8个永久性生态保护洲岛:傅家洲、龙洲、洪家洲、蔡家洲、冯家洲、鱼尾洲、鹅洲、甄皮洲等)。
绿化隔离带
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建设绿化隔离带,并参照国家道路建设相关规范和要求合理确定绿化隔离带宽度。
绿心
规划涉及面积约522.87平方公里,超过维也纳森林的面积。将建成17座公共生态公园,将对长株潭三市景观美化、消除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等发挥重要作用。
禁止开发地区
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公益林区、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风景区、泄洪区、滞洪区、重要湿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国土空间,加强强制性保护,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
限制开发地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地区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关系城市群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分布在城市群组团之间,呈斑块状分布的区域。
整理/记者储文静 朱宗威 实习生林城
责编:刘艺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