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退休后带领下岗工人创业 21年不领1分工资

2011-06-19 09:33: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刘乐 通讯员 田伟] [编辑:罗铁斌]
字体:【

戚智萍自创的标语挂满了工厂。

戚智萍在工厂指导工人加工产品。

      华声在线6月19日讯 (记者 刘乐 通讯员 田伟)芷江机场附近,一片整洁的厂房。机声轰鸣,夕阳脉脉。

  这是一个劳模退休后的第二岗位,一名退休干部的常青本色,一名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

  戚智萍,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原党委副书记。1990年退休后,主动来到特困企业芷江木制工艺品厂,这位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全国劳模,21年来带领职工走出低谷走出困境,不拿一分工资奖金。用她自己的话说:“国家给了我退休工资,没必要再拿一份,我只想做点实事善事。”这是一个没有任期、永不退休的岗位,要用生命去践诺……

  退休,进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乡镇企业发展特别困难的时期,大多数乡镇企业破产,很多下岗工人失业。1990年,戚智萍从芷江镇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后,便主动请缨到镇里最困难的企业——木制工艺品厂任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木制工艺品厂资产只有4.2万元,负债却达30万元,濒临倒闭,工人已有半年没发工资。镇里曾先后物色过几个对象去该厂任职,但都因“烂摊子、难收拾”望而却步。家人对戚智萍的做法不理解也不赞成,老伴赌气几天都不和她说话,儿女每天轮流说服她在家安享晚年。

  戚智萍去工厂上班,看到的是破旧的厂房,沉闷的车间里十几个工人穿着破旧的工服在有气无力地做事,工厂领导班子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这一切让她心酸。

  她带领厂领导班子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办新厂,生产新产品,打开新市场。1990年年底,戚智萍决定筹建“神龙制品厂”,生产市场上走俏的木地板条。已经好几个月未拿到一分工资的工人们,误认为是厂领导想把工厂推向绝路,甚至借机发财,一起大闹了起来,有人还把戚智萍推倒在了地上。戚智萍没有气恼,耐心地和工人们讲自己的打算,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支持。“那个时候,工作就像打仗,上班不分日夜。”戚智萍既是书记,还当工人和推销员,一年下来,企业有了起色。

  1996年,戚智萍又迈开了决策上的第二大步,与即将破产的县机械厂合作联营,挂牌成立了怀化地区首家国营、集体股份合作企业“芷江合力铸件厂”。“戚书记,你尽管带领我们大伙干吧,我们永远支持你!”工人们的信任,让戚智萍坚定了打翻身仗的信心和决心。

  土布提袋里,时刻揣着笔记本

  “人就像蓄电池,如果不经常学习充电,就成了一堆废物。”戚智萍经常这样告诫自己。

  她办公室有两个大柜子,里面装满了书籍,不了解她的人以为是装装门面,摆着好看的,其实不然,每本书她都认真阅读过,而且还做了读书笔记。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不管到哪里她都提着一个土得掉渣的土布提袋,有一样东西从来没少装进,那就是笔记本。

  戚智萍不仅注重自己学习,也严格要求大伙的学习。她有一句“口头禅”:“现在是知识信息时代,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弄不懂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惊诧:戚老不但底蕴深厚、通今博古,而且也很新潮,毛泽东的实践出真知思想、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等,说起来一套一套;而经济危机、金融风暴、低碳经济等话题和“给力”等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也说得头头是道。

  学习增强了戚智萍的创业能力。1990年,她走出“穷山沟”去看“大世界”,自掏腰包带着厂领导班子先后赴深圳、广州、长沙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并确定了“企业要想成功发展,就必须跟上市场的变化”。1996年,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成为怀化地区企业股份制合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入新世纪,她积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去“劣”保“优”,顺应了市场的发展。

  学着样,跟着干

  工人田锡建回忆,2004年在一次铸造出炉过程中,因为是厂里研发的新产品,戚智萍不放心,70多岁的她硬是跟其他年轻小伙一样从头至尾守在炉旁,并不时虚心向技术工人请教技术问题,当时天气太热,还没等炉出来,她就倒在了炉边。

  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戚智萍总是第一个上班,也是最后一个下班。正是她的这股子干劲,感动了身边所有人,以至于工厂在任何时候喊加班,工人们都无怨言。

  2009年企业改制之初,生产任务艰巨,全厂工人连续奋战三个月,每天工作到晚上九点,中晚饭都在车间里解决,戚智萍也没闲着,跟大伙一样忙碌在车间,不时给工人做下“二传手”,最终使企业顺利转型过渡。

  2010年春节,为赶一批铸件生产合同,全厂工人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过节,年初三就开始投入到了工作中,没日没夜连续工作一个月,无一人抱怨,按时完成了生产。工人杨必安说,“戚书记70多岁了,都跟我们一样加班,每天还把自家的腊肉做给大伙吃,我们还有什么话说?”

  2010年8月,企业修建新厂房,为节约成本,部分工程是戚智萍带领工人们自己干的。每次,工人们劝她休息,她总会说“我们今天的劳动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回想起过去集体劳动,无论修水库、大坝,大家都是一起同吃同劳动。”一次,工人王江菊硬是夺过了她手上的铲子,结果她又去食堂忙碌起来,给工人们烧开水,做饭。

  “戚大妈不休息,大家都拼着命劳动竞赛,比谁贡献大!”工人们苦干实干是这个企业成功的另一大因素。

  今天你在技术上有了新突破,明天我在生产上想出个“金点子”;这个月你是生产标兵,下个月我是销售先进;今年技术比武你拿冠,明年技术比武我第一……21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企业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救活一个厂,安置一群人

  21年来,戚智萍退休不退岗,不但救活了一个厂,还安置了一群人。多年来,无论工人家里的大事小事,戚智萍都坚持上门送温暖:谁家夫妻吵架了,她耐心地做调解工作;谁家小孩想进城上学,她四处找学校联系;谁家生活有困难,她主动给予帮助。

  工人杨德海的父亲患尿毒症10多年,为给父亲治病,杨德海变卖完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戚智萍连续3年拿出2万余元给杨德海父亲治病。同时,多次跑县里、市里,为病人争取了3万元福利金。

  工人李宗华、张良明、杨天碧三人的爱人在沿海打工多年,因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被迫返乡,三个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戚智萍了解情况后,将三人的爱人都安排在了企业上班。

  近3年来,每逢春节,县领导都会给戚智萍送来2万元的劳模慰问金,她分文不取,每次都用这笔钱全部给公司的困难工人做了生活补贴。

  戚智萍捧出爱心一颗,赢得工人真心一片。戚智萍的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伴也八十多岁了,工人王江菊、郭小红、杨艳香轮流每天去给她做点家务,怎么劝都劝不住,一做就是10年。

  每年戚智萍的生日,工人们都集体给她过,大家知道她不收礼,就变着法子把自家的农产品鸡蛋啊、柑橘啊、葡萄啊和自己做的手工品布鞋啦、围巾啦、毛衣啦等等送给她。

  她救活的,不仅是一个厂……

  我们给戚智萍算了算账:如果按每月平均1000元工资算,21年她应该拿到工资25万元左右,但她分文不取。连镇政府曾多次提出给她发一份工资,也都婉言谢绝了,有时候招待客户、出差的费用,还自己掏。

  她起居简朴,生活节俭,但对困难群众、困难学生,戚智萍却从来不吝啬。2000年以来,芷江镇政府每年都给她1000元的劳模津贴,她都如数让镇政府将这笔钱用来帮助困难群众。11年1.1万元,按一户500元计算,共有22户困难群众得到资助。

  不到现场搞捐款仪式,甚至不以自己的名义捐款,只是默默地给予,这就是戚智萍的风格。最近5年,县政府先后给戚智萍发放了1.9万元工资补贴,她三次通过县领导将这些钱捐助给了32名贫困学生。

  去年下学期,县一中有位成绩拔尖的高二女生,因交不起学费,无奈辍学在家。此事让戚智萍知道了,她当晚赶10多里山路,硬是把2000元送到了女孩的手中,女孩和她的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临别时,她用纸巾轻轻擦去女孩的眼泪,深情地说:“孩子,我也是喝苦水长大的,过了这道坎,一切都会好起来”。

  21年来,戚智萍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奋力拼搏的精神,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劳模的本色。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