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耀斌任职湘潭市长专访:我是地地道道湘潭人

2011-01-13 08:16:59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杨帆]
字体:【

  335票赞成、1票反对,1月10日,财政部税政司原司长史耀斌当选为湘潭市市长。此前不久,湘潭市原市长吴奇修调任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原司长陈献春被任命为长沙市副市长;湘潭市原市委常委、湘乡市委书记李世宏调国家旅游局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中组部此次从中央部委共选派66名中青年干部到地方任职。这些干部平均46.5岁,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任职的有48人,其中9名市委书记人选安排在中西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教授莫纪宏说,此举表明,中央要通过基层工作实践,淬炼中青年干部,努力构建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使将来的官员不再重复“从书本到书本,从机关到机关”的路线。本版撰文/记者李柯夫 李志宏

  1 “专业对口”

  史耀斌认为,中组部选派他任职湘潭是随机的,“当时部领导找我谈话时,只说是湖南的一个市”。

  但旁观者却认为,作为财政部税政司原司长,史耀斌交流任职湘潭内有文章。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原所长陈国强推测:“史(耀斌)是去湘潭搞试验摸索经验的。”

  陈国强的判断依据来自早前媒体的报道,湘潭已被列为湖南房地产评税试点城市。虽然当地地税部门强调,试点目的主要是规范二手房交易市场,打击避税行为。

  当然,最富说服力的还是他的专业。史耀斌此前长期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深造,在英国巴斯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财科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他历任财政部税政司处长、副司长、司长,还兼任财科所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等。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评价:“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税政专家。”

  此次中央部委干部下派任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比较注重“专业对口”。比如,调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西安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的杜航伟,此前曾任公安部刑侦局局长;调任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的梁桂,此前任职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调任天津市文广局局长的郭运德,此前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2 双向交流

  此次从中央部委抽调与地方交流任职的66名干部,还有两大特点:一是级别为正局级;二是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工作经历不满两年。

  选派采取的办法,是中组部直接动员、机关干部自愿报名、各部门组织推荐、各省区市比较择优,“平级调动、进出平衡”。

  按照“进一出一、统筹安排”原则,接收交流干部的省区市也将选派厅局级官员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

  有媒体报道说,这是中国首次在官员任免上尝试中央与地方双向交流任职。

  报道说,此前官员任免的多层次交流,一是“东西大挪移”,二是“南北大交流”,此次“京地互动”则反映出一些新动向,且有常态化趋势。

  而另一个令人关注的变化是,此次干部交流不是以往多见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从“挂职”到“任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为不同。

  有专家称,挂职干部大都只任虚职,下基层后没有实权;因时间短无法融进基层决策圈,干不了实事,了解不了更真实的情况。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说,此次“空降”干部是任“实”职,“更有利于干部的成长、整个地方领导班子的更新”。

  另一方面,基层一线一般被组织部门认为是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大舞台,是干部锻炼成长的主阵地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

  3 “压力巨大”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史耀斌的前任吴奇修,一年前当选市长时也有“1票反对”。

  吴奇修是北京大学第一位大学生“村官”,与史耀斌的“学院派”履历不同的是,他走过了一段基层之路。

  初到湘潭,史耀斌选择的是“慎独”、“不语”。11月1日,他来湘潭报到的第一天,刚住进梦泽山庄,就请湘潭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爱民,找来湘潭历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报告材料。此后一连五天,他都待在房间里看材料。

  11月5日,湖南省委组织部正式任命史耀斌为湘潭市委副书记后,他立马决定到湘潭四处看看,“趁着上电视的机会不多,老百姓还不认识我,可以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来湘潭72天,史耀斌只在11月9日回了趟北京,呆了6天,主要是交接财政部的工作。他的爱人在2011年的第一天来到湘潭看他,上午来,下午就走了。

  当选市长之前,史耀斌有短短7天的“代市长”经历,他以代市长身份召开的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是专门研究矿山整治,要求以最严厉的措施确保安全生产。2010年,湘潭曾发生三起矿难,伤亡人数不少,史耀斌坦承因此感到压力巨大。

  从交流“挂职”到交流“任职”,一字之差使得史耀斌对于尽快成为“湘潭人”有些着急,他玩笑式地抱怨,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现在都调到湘潭了,“不过,工资卡还没发给我!”

     下一页:现在我就是地地道道湘潭人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