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 ●“天河一号”1天工作量,1台普通计算机需要160年才能完成
●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
本报10月29日讯(记者 刘文韬 通讯员 司宏伟)今天上午,我国计算机测评最高权威机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组织在长沙宣布: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顺利通过性能测试,并高居2009年度我国高性能计算机100强排名榜首。这标志着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超级计算机系统是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83年面世的中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一号”诞生在国防科大。2008年,具有超级计算机研制丰富经验的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课题项目的研发工作。科研人员潜心攻关,通过创新系统体系结构和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课题研发取得重大成果,使系统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内存总容量98TB,点点通信带宽每秒40Gb,共享磁盘容量为1PB。这相当于:“天河一号”1天的运算工作量,人们使用1台普通计算机需要160年方能完成;磁盘可存储13亿张1兆大小的相片,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2台“天河一号”互相传输的话,1秒钟便能下载40多部高清晰的电影。专家认为,“天河一号”具有高性能、高能效,以及高安全、易使用等显著特点,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记者在计算机学院一间近千平方米的机房里看到:由103个大型机柜组成的“天河一号”,犹如排列齐整的阅兵方队,竖立其间。隔壁的操控室中,技术人员正利用“天河一号”进行气象数据分析实验。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只能预测7至8天的天气情况,通过“天河一号”计算,可预测8至10天。不仅如此,“天河一号”还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海洋环境数值模拟、短临地震预报、新材料开发和设计、土木工程设计等众多领域,为解决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了解,“天河一号”将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和国防科大共同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为国内外提供超级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