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智慧 谷思叡
6月26日清晨,“仁义小吃店”蒸腾的热气连续3天氤氲在民歌广场。这家有着20年经营历史的店铺,在洪水退去短短4天后,便重新开门迎客。
在“6·18”特大暴雨下,澧水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桑植县澧源镇党员干部以“早半拍、快一步、多一分”的工作理念,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搏斗,创造了全镇“零伤亡、快恢复”的“澧源速度”。
早半拍:预警跑赢洪水
“澧水水位即将突破警戒线!”6月19日凌晨3时5分,澧源镇应急事务中心主任钟高意的手机响起。正是这个深夜来电,拉响了澧源镇抗洪抢险的警报。
此刻,位于桑植县城主城区的澧源镇暴雨如注,澧水奔腾。到6月19日上午8时,澧水水位飙升至261米,创下历史新高。
翻开钟高意的通话记录,8小时内就接打了39个应急电话,手机全程靠充电宝供电。
随即,澧源镇启动“叫应—提醒”双线预警机制——凌晨4时不到,全镇130名干部迅速集结到位;5个专项工作组协助消防救援队携带20台大功率抽水泵奔赴低洼社区;28个党员包户小组全面投入巡查、转移、劝导工作。
“好在你们来的及时,不然我们还在睡梦中。”此次受灾较重的科赛广场附近的小区业主刘玉婷连连感慨。她说,在社区干部的预警和督促下,大家纷纷提前撤离。
于是,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和平路商业区,500余家商户在洪水漫过膝盖前就完成了物资转移;民歌广场提前构筑的1.2米高防洪子堤,为周边群众抢得了宝贵的转移时间;汪家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改造成的临时安置点,早已备好300人份的生活物资……
而这一切,源自澧源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预见式响应”的工作理念。
“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绝不能因灾死亡一人!”早在6月18日的防汛会商会上,澧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科用拳头重重敲击桌面,向全体干部发出战斗号令。
随后,一套周密细致的防汛预案快速铺开:3座小二型水库紧急腾空15万立方米库容;49个山塘安排专人24小时轮班值守;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实时监测预警。
事实证明,在历史性洪峰过境前,澧源镇这套“党建+防汛”的工作机制,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快一步:用生命守护生命
6月19日凌晨,特大暴雨持续肆虐。澧源镇汛情全线告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救援就此展开。
“必须用生命守护生命。”在八斗溪一家便利店屋檐下,澧源镇党委书记蔡娜正在一张沾满泥水的手绘“防汛作战图”前指挥调度,再三强调生命至上。这张看似简陋的地图上,用红笔醒目地圈出了9个重点防汛区域,精确调配着300余人的救援力量。例如,橙色标识的消防突击队、蓝色标注的民兵抢险队等。
也正是这支救援队伍,在随后的3小时内,成功转移安置群众2.7万人,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6月19日当天正值中考,部分考生被暴涨的洪水阻断了通往考场的道路。
怎么办?
“考生一个都不能耽误!”期间,党员干部和消防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驾驶皮划艇在湍急的水流中开辟出“中考绿色通道”。经过连续6个小时的奋战,成功转移受困群众230人,其中12名中考生全部准时抵达考场。
在文昌街商业区,不断上涨的洪水威胁着沿街商铺。危难时刻,11名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挺身而出,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组成人墙,用肩膀扛、用后背驮,硬是将老百姓手中的“钱袋子”转移到安全地带。
与此同时,全镇20个村(社区)的党员干部带头组建巡逻队,24小时坚守在防汛最前线。仅6月19日当天,累计劝离水边逗留群众100余人次,巡查重点区域56处,设置警戒线38条。
“我们必须要对人民群众负责。”蔡娜说,在这生死攸关的考验面前,澧源镇的党员干部用血肉之躯,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多一分:重回烟火气的信心
洪水退后的6月19日晚上7时30分,当第一批清淤作业车驶入八斗溪时,沿街商户纷纷自发协助镇政府开展清淤工作。
放眼整个澧源镇,所有党员干部全部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中来。
475名镇村干部带领62台大型工程机械,采取“24小时连轴转”的作业方式,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21公里主要街道的清淤工作,累计转运淤泥垃圾5070吨。
在和平路经营超市的李美华亲历了令人惊叹的“澧源速度”——洪水退去后,镇政府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助其店铺垃圾清理和清淤,还优先为其提供救援物资;清淤完成后,社区人员上门指导防疫消杀工作等。
“现在不是计算损失的时候,而是抢抓时间恢复生产的关键时刻!”负责灾后重建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声音沙哑却坚定。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镇设立了3个标准化临时救助点,调配价值20.8万元的社会捐赠物资,包括200件方便面、2400件矿泉水、100件八宝粥、650床棉被、650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同时,镇里组织219名农业技术骨干,对全镇1.4万亩受灾农作物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1295家受损商铺恢复营业,复工率达到90%。
为确保灾情统计准确无误,全镇20个村(社区)的219名工作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为科学决策提供翔实依据。镇政府成立3个灾后恢复专项工作组、下设17个小分队,党员干部带头深入5个重点受灾社区,协助镇卫生院、十一中学、一小等10余家单位、30余处重点场所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严格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桑植县组织50个县直单位1096名干部职工社区报到,共同参与转移和清淤,且每个包保点都派有政府干部和社区干部参与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复工复产的进度。
如今,烟火气重回。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校园回荡,即将复工复产的文昌街社区阿超餐馆的老板格外欣慰,“看到这么多党员干部不顾疲惫地帮助我们,我们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