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第四季总决赛圆满落幕。来自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的语文教师杨杰凭借其独创的“跨界融合”教学理念与“诗意哲学”课堂实践,从全国众多参赛选手当中脱颖而出,斩获初中组冠军与全国亚军,成为本季节目最大黑马之一。这位自称“无职称,无头衔,无名校光环”的“三无教师”,以创新无畏的精神与深耕不辍的坚持,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堂堂兼具深度与活力的语文课,展现了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无限可能。
教学创新:跨界融合,打破学科壁垒
杨杰的课堂以“跨界融合”为核心,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边界。在总决赛“最难一课”环节,他选取卞之琳的《断章》作为授课篇目,通过“主客流转”的哲学游戏,引导学生抽取“黄蓝意象卡”集体创作诗句,将诗歌的朦胧多义性与生活哲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看与被看”的辩证思考。
而在此前的“拿手一课”赛段,杨杰于《诗经·蒹葭》教学中引入数学、物理、地理、生物学等多学科理念,将“伊人”这一抽象意象可视化,用理性思维诠释文学感性,被课评员誉为“多维度认知的典范”。
在第三赛段“极限一课”的即兴挑战中,面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杰巧借“距离”一线串珠,设计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温情,让千年送别诗焕发现代温度,生动践行了“让语文扎根现实”的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技术赋能,激活学生思维
作为节目与希沃AI技术深度合作的标杆教师,杨杰充分展现了数字化教育的革新力量。在《西游记》“四探魔王”精读课中,他利用希沃“一键生成课件”功能快速整合素材,结合动画特效构建沉浸式场景,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学生互动率达90%以上。总决赛前夕,他更以“生成式课堂”挑战几无示范课例的经典文本《断章》,探寻教学设计的极限,最终以兼具文学性与思辨性的课程征服评委和在场学生。
杨杰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让思维进阶”的教育理念。无论是跨学科解构经典,还是挖掘古典文本中的现代意义,他都将知识传递过程转化为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超级语文课》第二轮“非常一课”赛段中,他与上季冠军马玉炜组队,以《西游记》反派家族为切入点,揭示牛魔王社交圈暗藏的荒诞真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选择的意义。总决赛中,他通过互动创作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断章》一诗中“主客流转”的特点,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精神交往的无限空间。
实践探索:科创体系,彰显团队力量
纵观杨杰在《超级语文课》的参赛经历,不难发现,“跨界”“创新”“技术”构成了其课程的主旋律,这与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所坚持的科学教育实践探索密切相关。学校以正高级科学教师为核心,建立科创中心,汇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紧紧依托湖南师大附中集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利平台,建立跨学段、跨学科合作机制与课程体系。
近年来,各科教师通力合作,科学教育实践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获评国家级创新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家校社共育数字化行动共同体、湖南省第一届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长沙市科技创新特色学校、雨花区第四批智慧校园示范校、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协作体成员单位等集体荣誉。杨杰在《超级语文课》节目中的创新尝试,无不体现着学校学科贯通的团队力量与科创体系的深远影响。
培养平台:青蓝工程,助推教师成长
回顾整个参赛过程,杨杰的晋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非常一课”与“极限一课”赛段,他经历了“半夜敲门求教同行”“连续熬夜备课”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甚至一度“濒临崩溃”。每当杨杰在比赛过程中遇到构课难题,其教学导师张海波老师及全校语文教研组成员均为其出谋划策,保驾护航,而这得益于学校的“青蓝工程”建设。
近年来,学校通过“青蓝工程”,组建“雨润东山,携手攀登”青年教师成长营,为教师提供三年阶梯式培养计划,涵盖师德师风、教学策略、班级管理、信息技术等模块,辅以考编技能训练。学校为每位入职的青年教师安排资深骨干教师作为教学导师,定期设立考核目标,动态掌握师徒结对情况,建立教师成长路径,促进教师队伍优化,以完成“一年成优秀,三年成骨干,五年成名师”的目标。最终,在“青蓝工程”的助力下,杨杰凭借对教学细节的极致追求,征服了在场评委与学生,他的每一次课堂均成为晋级之路上各赛段的标杆案例。
进步渠道:集团办学,实现资源协同
杨杰在《超级语文课》舞台上的优异表现,离不开他数年来扎根教育教学一线,钻研构课艺术的积累与磨砺。在2023年冬天,杨杰作为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的教师代表,到湖南师大附中本部全程参与了全集团拔尖创新人才早培计划,以早培教练身份对小升初学生进行培训与考察。学校与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以来,稳步推动集团校际之间的资源协同与交流互动。迄今,学校以推送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等多个科目的教师赴附中集团本部参与深度学习与培训,学习成果丰硕,培训效果斐然。杨杰就是集团办学以来人力资源交流学习中的一员,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交流中,杨杰不断精进个人业务,提升教学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极具创新意识与改革精神的语文构课专家。
结语:教育生态的共生共荣
杨杰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个人创新力、学校培养机制与集团资源协同的必然结果。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以青年教师成长营为基石,以集团化办学为翅膀,以创新为桨,以团队为帆,构建了“教师成长—课程创新—人才贯通”的生态链,为新时代教育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这种“创新无畏,深耕不辍”的精神,将持续推动教育向更广阔的未来迈进。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