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深圳,一座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移民城市”。自带创新基因,吸引全国各地考察团都来这里学习。
湖南也来了。
4月13日至18日,湖南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深圳异地教学。
4月14日下午,湖南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青班学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学习。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摄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曾经的小渔村,崛起为全球瞩目的“创新之城”。
湖南要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土,深圳可以提供哪些经验?
湘伴君一起跟班学习,感受“创新之城”的澎湃活力。
优环境:
深圳创新创业环境好,具体是什么环境?


引人才:
放眼全国,延揽人才,各地都在“放大招”。

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图源 湖南湘江新区
例如杭州。针对北京的不同高校,杭州精准投放相应的创业标语和激励政策,拒绝千篇一律和喊口号,通过宣传将创业门槛“打下来”,吸引人才来杭州创业。
育生态: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这意味着,深圳每一平方公里上,就有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城市吸引人才,还需要留下人才,最终还是靠产业。深圳完备的产业集群,可以便捷地给创业者提供了所需资源。”省委中青二班学员、湖南盐业集团湖南雪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钦说。
的确,深圳的创新创业,并非企业或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场产业生态的协奏曲。
2022年,深圳发布“20+8”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举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深圳,不愧为“民营经济第一城”。
本次异地教学中,深圳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让不少学员感触颇深。
“产业生态,是吸引人才的底层逻辑。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等,都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十分突出。”株洲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刘旭认为,除了依托传统产业,湖南在新兴产业的打造上,应该重视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山河科技株洲生产基地。企业供图
杭州“六小龙”崛起,受益于阿里巴巴、网易等巨头在人才、技术、资本和商业生态等多方面的滋养;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离不开华为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
刘旭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举例,湖南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目前在全国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还不够多,带动效应不够强,应集中精力招大引强,培育龙头企业。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创智园。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供图
在“20+8”产业集群基础上,深圳正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鸿蒙欧拉之城、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多向同时发力,创造发展新机遇。
湖南如何创造机遇?娄底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娄底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吴炎冰认为,中部地区“材料谷”,就是娄底的产业机遇。
目前,娄底中部“材料谷”已形成“三钢三电”(三钢: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三电:电机、变压器、家电)相互支撑的产业生态系统,集聚“材料谷”规上企业516家,2024年营业收入1841.45亿元。
“有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娄底经开区今年推出‘人才与科创新政20条’,重点引进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链上的国内外顶尖创业人才及团队,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或技术改造提高产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吴炎冰说。
沿海深圳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等优势,发力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内陆湖南也需找准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
会同地处湘西南边陲,却有竹林面积50万亩,立竹蓄积9100万根,有“楠竹之乡”的美称,是全国百大商品竹基地县。
“我们不可能吸纳低空、AI等专业人才,但可以依托竹产业,发展竹基新材料等产业,助力科研成果在会同转化落地。”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会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屈祖兴说,“湖南学习深圳,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学习因地制宜的发展经验。”
文 | 黄婷婷
责编:兰宇琪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湘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