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08版深读 2025-04-24]
不尽“平江”滚滚来
——追溯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精神之旅
李 俊 童芬芳 苏 滨 张 亮
江流天地外。
2024年11月,大地进入了冬眠,而丛山中的“平江”,却依然是水天一色。湖南省卫健委发布第四批医院等级评审公示,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序列。
2025年3月,原野刚刚苏醒,“平江”已是一片春汛。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榜单中,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以B++的耀眼成绩,强势登顶湖南省县级医院榜首。

多澎湃的大江,就有多遥远的源头。从2000多年前“爱吾民生之多艰”的忧愤,到1000多年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选择,再到90多年前平江起义的熊熊烈火,平江,以它不竭的流淌,廓开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胸怀与气度。
不负“平江”,今天的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更是将这种传承赓续在了健康中国的伟大叙事里。
吾道南来,大江东去。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精神接力。

向高处登,文化引领,“江”随平野阔
航向,来自文化的引领。
对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而言,一座矗立了100余年的老旧建筑,穿越了厚重的历史,散发着精神的光芒。这座始建于1910年的普爱医院,在1928年大放异彩,彭德怀、滕代远在此策动了平江起义。
“普爱、仁善、术专、业精”办院理念的不断光大,让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在医疗行业的汹涌浪潮中,凭借坚如磐石的初心、贯穿始终的使命,成功冲破重重惊涛骇浪,不断实现着医疗服务的飞跃式提升。
以“三甲”创建和“国考”指标为抓手,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持续统筹推进学科建设与能力提升。通过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深化多学科协作等措施,胸痛中心、出血中心等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63%,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了医技一站式预约、礼让车位等便民举措,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超95%;并在科研教学、医共体建设及公益服务中持续发力,组建巡回医疗队3支,每月定期巡诊,将优质资源送到老百姓身边。
学科建设更是成绩斐然。全院15 个学科成功跻身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行列,并积极探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牵头成立湘鄂赣肿瘤防治中心、边区出血中心,被省卫健委授予湘鄂赣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开启了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0年,平江援鄂医疗队出发武汉。吴炎玲 摄
高扬的医院文化中,党建,无疑是一面最为鲜亮的旗帜。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稳步落实着“抓党建、促发展、强治理、优服务”,将党建的引领作用播撒在了医疗的每一处细节里。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改善服务流程、重点学科建设、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医保支付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设置,并设立了“身边党员公示牌”。在急诊、重症等关键科室设10余个公示牌,让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激发他们在服务群众、推动医院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为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成立了卓越服务示范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一把手”负总责的管理体系,围绕卓越管理、医疗、护理、人文等主题,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时时处处以患者为中心,设立了早餐点、母婴室、老年休息室、医患沟通室以及 “帮大姐热线”等服务设施与渠道。
一份份“火线”入党申请书,就是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例例党建硕果。
在2020年援鄂抗疫过程中,由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单独组建的湖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岳阳分队,不仅将“术专、业精”应用到了每一位患者的身上,而且把“普爱、仁善”播撒在了武汉人民的心里。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队伍,在两位队长及老党员魏执中的带领下,连续奋战 47天,成为了湖南省援鄂医疗队中最后一支返湘的队伍。
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党员,正是这种极端情况下党员的示范引领,让年轻的医护人员感受到了精神的伟力。所有队员先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赵伟、叶琼子、刘建成、刘润昌、缪姿情等几位年轻队员,在火线上成为了光荣的预备党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始终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性,牢记“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在成为三甲医院后,依然严格执行三甲医院技术+二级医院收费的“平江模式”,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三甲服务二级收费”的惠民承诺。

向宽处行,制度推进,“水”绕崇山流
航速,源于制度的推进。
以《县域医防融合的平江模式》为题,新华社通过大量调查后指出,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实施长驻下沉帮扶、定期执业带教、短期下沉授课、轮流安排医共体基层人员进修学习等制度,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
“全民健康不是一般的宣传号召,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是一个管长远的工程,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真抓实干的民生工程。”针对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实践,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作为一名主治医师,当医院发出“医师下基层”的号召时,许兵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书,开启了在虹桥中心卫生院的基层服务新征程。
在专业赋能基层、打造可持续服务模式的同时,许兵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工作既是历练更是滋养。他在《双向淬炼中的成长蝶变》的感悟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有了三甲医院丰富的检测手段,让我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有了更深的领悟;在抢救急诊患者时,基层同事的应急智慧让我突破三甲医院的路径依赖;患者渴望的眼神让我重新审视医者的价值坐标……
许兵的感悟,目前正在30名青年医生心中滋长。他们遍布在汉昌三阳、安定、南江桥、加义、伍市、虹桥等卫生院。
在走完门诊、查房、讲课、义诊、科室病历质控等工作环节后,就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难点,下沉加义镇卫生院工作组组长谭洁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她在一份递交给医院的汇报中建议: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加强接诊能力及体格检查的训练和考核,同时加入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力量协助完成患者的诊疗;作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机构,医院可以把提高两证通过率和临床实践能力定为核心目标,让助培学员结业后可以较快适应工作;也可以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培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及家庭真正受益。
从集体行为自律的制度化,到个人行为自觉的制度化,志愿者组织就是绽放在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这方土壤上最蓬勃的花朵。
自2013年成立以来,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组织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了长效机制,形成了1+1+N的服务模式。现注册志愿者750余名,覆盖了医院各个科室、各条战线。
2018年,医院启动“筑科普长城,护百姓健康”活动项目。院内成立了“健康公益宣讲团”,并开立讲师培训班。在“健康平江、你我同行”活动中,志愿者累计下乡义诊200余次,健康宣讲300余次,受惠人群达10万人次。开展第一目击者急救技能培训,至今培训人数达 5000 余人。
也因此,医院入选湖南省首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百强社团”、平江县“优秀志愿团队”。龙智君、李满江、张威、方慧姬、杨浩云先后被评为平江县“最美志愿者”,张瑛获得“湖南省学雷锋卫士”称号。
余坪镇黄管村,新开垦的药材基地。艾添智 摄
向深处耕,实战驱动,“平”野千林雨
航程,在于实战的驱动。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不只是在平江的一家医院,它还是湖南省湘鄂赣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湖南医药学院附属平江医院、湖南省卒中联盟副主席单位、糖尿病医防融合平江模式牵头医院。
能力多强,责任就有多大。在经济社会的主战场,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旗帜也在猎猎飘扬。
初春的黄管村,50余亩荒地如今露出了绿色的笑靥,菖蒲、绞股蓝等药材在春风中摇曳生长。这是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多次调研后种下的产业希望。
作为余坪镇黄管的后盾单位,自2021年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始,不仅通过发挥自身的医疗优势,开展免费送医送药活动,而且在村级道路修复、饮水供给、河道清淤、厕改工作、应急志愿服务队组建等方面都给予资金帮扶,将助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村支部书记李顺安十分感慨:一直以来,县第一人民医院用实际行动解决着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2020年初的抗击新冠疫情之战,更展示出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敢于担当的精神。
医院不仅单独组建了湖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岳阳分队,而且担当起了平江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唯一定点救治医院的重任。除了处于疫情核心的隔离病区,门急诊在行动,感染科在行动,120急救中心在行动,放射科、检验科、输血科、康复科等各个科室都奔忙在抗疫一线,整个医院犹如一部庞大的“抗疫战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
这是一场有关技术、体力与意志的终极之战。病房充斥着消毒液的气味,紫外线灯比比皆是,许多医护人员都出现了呼吸道症状,眼结膜充血,皮肤红肿,发痒。最艰难的是一个班次下来,全身湿透,又累又饿又冷。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往往有将近10个小时不能进食,晚夜班更甚。
防控疫情的艰难险阻,把医院的1000多名职工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团结紧张奋发向上的力量。“在我们医院这个战场,只有战士,没有逃兵!”
2024年7月1日,平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县城漫堤。医院二部被洪水侵浸。摆脱洪水对人财物的危害,成为对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又一次重大考验。
洪灾发生后,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在党委书记和院长现场指挥下,同时展开了院内院外的双抢险,实现了危重病人转运、贵重仪器保护、灾后迅速重启以及基本医疗保障。
接到鲁家坪院区洪水逼近的报告后,医院紧急组织应急抢险队转运患者,仅仅1小时内,应急队员冒着大雨,蹚着污泥浊水,将19位危重症患者紧急转移至本部妥善安置,转运完毕时洪水已淹没住院部一楼。
洪水退去后,医院7月3日恢复供电,7月6日恢复供水。在这漫长的5天中,为保障医疗秩序和解决4000多医患的生活问题,多方调配大型发电机、饮用水和生活保障物资。短短几天,医院耗用水近5000吨、各类食物50吨、发电用柴油3吨。
除自力更生解决上述难题外,医院还竭力为驰援平江的全国各地支援力量提供24小时不间断现场医疗保障。到7月12日撤离时,共派出医务人员280人次,体检6000余人次,接诊1200余人次,共计开出处方1100余张,药品15万余元。
灾后的县城一片狼藉,遍地都是垃圾、淤泥,为加快恢复生产,医院自发组织600余人次参与多个社区的清淤和清扫工作,清淤量达200余吨。医院抽调15名感控员,每日冒着炎炎烈日背着沉重的消毒水走街串巷,入户为城区的老百姓进行消杀和讲解灾后注意事项,实现了零感染。灾后重建工作得到平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赞扬。
一条江的澎湃,在于集雨面积的宏阔。一条河的温柔,在于灌溉面积的广大。
站在全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台阶上,手持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的“金标准”,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皮杨德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湘鄂赣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推动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为更广大的百姓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书写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平江”,滚滚而来,奔腾而去,无尽焉。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