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梁可庭 罗徽 通讯员 李贵
连日来,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牛坪村,牛坪电站的改造施工如火如荼。项目计划10月完工,投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曾是苏仙区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写照。近年来,苏仙区立足实际,探索改造水电、发展光电、建设电桩的“三电模式”,打造加快乡村振兴的“满格电”动力引擎。今年,该区132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有望超过10万元,其中,仅水电站部分,将带来总额超过2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改造小水电站,“取水贷”引来金融活水
苏仙区水资源丰富,有小水电站85座,其中与村集体相关的水电站有27座。一直以来,这里的村级水电站因建设时间久远,设施设备老化,陷入“维修缺技术、管理缺人才、改造缺资金”的窘境。
激活“沉睡”水资源,苏仙区2024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取水贷”改革——水电站凭“取水证”皆可贷款,金融机构根据年取水量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核定贷款发放金额。为此,苏仙区融资2640万元推动水电站加快改造,最大力度释放水电站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效能。
“过去我们把水电站承包出去运营,每年仅收取承包费用2.48万元,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良田镇堆上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借着“取水贷”政策机遇,融资新增1台160千瓦发电机组,安装自动化技术设备,并实现村“两委”自主经营水电站。改造后,水电站总发电量60.73万度,收益达19.43万元。
发展光伏发电,打造乡村“阳光银行”
暮春时节,记者走进苏仙区许家洞镇钟家村,只见绵延于山脉间的光伏设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钟家村位于西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受生态公益林土地规划制约,难以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这也是苏仙区一部分村庄的困境,或受土地规划制约,或因山多地少,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条件不足。
对此,苏仙区因村施策发展光伏发电,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以钟家村为例,该村采取村企联合运作模式,与企业达成协议建设光伏项目,光伏发电站装机500千瓦。目前,电站年发电量达50万度,按协议分配,钟家村集体经济净收入近40万元。
同样,在飞天山镇望仙村,依靠普惠金融支持,启动80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观。据了解,苏仙区已有20个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充电驿站,为强村“充电”赋能
G107国道株洲至坪石段,有一个占地4600平方米、拥有22个充电桩的栖凤渡充电旅游驿站,该驿站由村里投资建设,目前是G107国道株洲至坪石段最大充电站。
原来,G107国道从苏仙区栖凤渡镇栖凤渡村“穿村而过”。近年来,村内西河风光带旅游发展带动公路车流量逐年增大。2024年1月,栖凤渡村探索“村党组织+强村公司”模式,成立由村里100%控股的郴州城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在G107国道建设充电旅游驿站,集旅游咨询、旅游公厕、便利店、司乘休息室等功能于一体。
据悉,栖凤渡充电旅游驿站投入运营首月,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充电营收8万余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快普及,公共充电设施需求激增,苏仙区顺应发展趋势,推动区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村,投资建设充电驿站发展集体经济。目前,苏仙区已成立4家强村公司,建设充电驿站3个。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