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湖南省委要求“常态化开展”

2025-04-10 20:21 [来源:湘伴] [编辑:兰宇琪]
字体:【

湘伴导读

4月9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强调要把常态化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更好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4月9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走找想促”活动是湖南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抓手。自2023年开展以来,湖南省委先后6次召开“走找想促”调研情况交流会,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摸实情、破难题、促发展。湘伴此前有过详细解读(《湖南省领导带头,推动这项“自选动作”走深走实》)。
“走找想促”活动开展两年来,湖南省委再次部署,有何深意?湘伴君注意到,此次召开的交流会上,强调了“常态化开展”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防止松劲懈怠。

向下扎根是为了向上攀登

所谓“走找想促”,就是深入一线,通过“把脉问诊”找到“疑难杂症”,通过“治病用药”推动经济发展“强身健体”。
在湖南,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察暗访,面对面接访群众,与基层干部座谈。
比如,去年10月8日到12月23日期间,省委书记沈晓明走遍全省14个市州,密切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以暗访、现场督办等方式疏通解决民生问题,协调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全省各级各部门也纷纷行动起来,大家深入一线,倾听基层的心声、百姓的诉求,努力使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
9日的交流会上,部分市州和省直单位带来了热气腾腾的调研情况汇报——
省委党校针对基层党校优质资源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建成“三库两网两平台”,搭建湖南网上党校,视频教学网络覆盖全省98所党校。2024年,省委党校培训轮训学院4.1万人系,同比增长15.1%。

图片依次为茶陵县委党校、湖南湘江新区、邵阳市大祥区、苏仙区委党校集中视频培训。县区供图

省财政厅通过下访接访、随机走访等方式,主动收集解决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比如,针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九龙治水”问题,提出以零基预算方式管理衔接资金的政策建议;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推出“财政+省属金融工具”。
湘潭市结合化债全力推动“半拉子”工程建设。比如,通过“置换债务+盘活资产”方式调动社会资金,推动实现杨梅洲大桥于2024年9月正式通车,下摄司大桥2024年11月顺利合龙,计划今年上半年推动G320工程复工。

2024年11月19日,下摄司大桥顺利合龙。湘潭日报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郴州市既注重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又注重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机制,建立群腐集中整治“五项机制”,出台提升干部执行力“十条措施”,深化“七减七赋能”措施,率先推行市内公务活动“零接待”,等等。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解发展之难题,听民生之所求,调查研究才会“有滋有味”。
去年,省委社会工作部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主题征集筛选了100条“金点子”,安全生产、城市公共设施、营商环境、交通运输、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高质量发展内容占据大量篇幅。
“置顶”高质量发展,背后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亟需各级各部门行动起来,切实增强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实干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常态化”调研

是为了“长效化”发展

细细梳理2023年召开的6次“走找想促”调研情况交流会,都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如何改”“怎么做”。

比如,第一次强调“把更多精力用到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上”,第二次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求真务实系统思维”,第三次强调“动真碰硬抓实整改”,第四次强调“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五次强调“着力整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问题”,第六次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

9日的交流会上,湖南把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在“走基层”上再深入、在“找问题”上再聚焦、在“想办法”上再提升、在“促发展”上再突破。这体现出全省上下直面问题的忧患意识,彰显出“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坚定决心。

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昆曲《牡丹亭》里有句唱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下基层调研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如果“身到心不到”,走再多的基层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增加基层负担。

今年是“十五五”谋篇之年,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紧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多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带着感情和责任到矛盾集中、问题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体察实情、解剖麻雀。

既要“真找”更要“找准”。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革命年代,为了准确摸清当时中国富农问题和商业情况,毛泽东同志抽出近1个月时间,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深入谈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5章、39节的《寻乌调查》。

就湖南的现实而言,既要对存量问题分门别类做好归档,也要对增量问题“过一过筛子”,还要对不实不准、泛泛而谈的问题及时沟通加以完善。只有“全生命周期管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让其“入库”“出库”更加高效畅通,方能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既要“诊脉”更要“开方”。开展“走找想促”,关键在于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怎样才能想出“金点子”?一方面要“向内求”,一方面要“向外学”。

向内求,就是在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大胆想,摒弃各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向外学就是集思广益,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去年4月,湖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安徽和上海学习考察,就带回了无数“春天的希望”。

既要“祛疴”更要“健体”。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也是湖南强调要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有些问题盘根错节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有些问题复杂多变,如果解决不透彻,不久又变成新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促发展作为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的落脚点,深刻认识不同时代的问题不同、不同阶段的问题不同、不同地区的问题不同,在永不止步的调查研究中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文 | 曹茜茜

     

责编:兰宇琪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湘伴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