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飞翔》剧照。
李薇薇
春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皮影剧《我要飞翔》在长沙音乐厅演出,吸引了许多孩子来观看。剧场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皮影剧《我要飞翔》由湖南木偶皮影保护传承中心创排,讲述了受伤的男孩在康复路上与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彼此治愈的温情故事。随着丹顶鹤的康复,孩子却产生了依赖心理,舍不得丹顶鹤飞向天空,但最终身体和心灵都得到疗愈的孩子选择了放飞丹顶鹤,阐释了自由和爱是万物共生的基础。这是一个温情、以小见大的故事,也是儿童题材常有的主题。
腿部受伤的小宇在身体康复之后,却产生了恐惧心理,无法突破心理防线真正站起来,不敢迈出新的步伐;而受伤的小丹顶鹤却给小宇带来了新的希望。演出通过抒情的音乐和光影塑造的水彩画般美好的意境,让观众感受到了人和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故事并未简单结束于小宇的奔跑和丹顶鹤的飞翔,而是将孩子站起来后如何真正强大、摆脱依恋,如何通过爱他人走向成熟作为结局。从这个设计中,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这绝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戏。
剧中,小宇要疗愈的是心灵,而非身体。因此,身体康复不是剧终,只有当小宇通过感受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立,让丹顶鹤回归家庭,和父母相聚,才是真正接纳自己和世界。成年人沉下心来看,看见的或许不是小宇,而是自己时不时冒出的逃避、妥协、拖延的念头。也正因这样的设计,该剧称得上温情的心理治愈皮影剧。
皮影戏(剧),最大的特色肯定是在于光影之间皮影塑造的独特艺术效果,亦真亦幻,亦实亦虚,恍惚间感受着动态的中国美术之意境。湖南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在皮影的制作上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皮影制作技艺,一个皮影的制作往往要经过两周的制作。
《我要飞翔》一共制作了16个皮影形象,其中动物11个、人物5个。剧中皮影采用的套色版画的风格,保留了中国传统美术的写意风格,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活灵活现的形象。
从小鸡到公鸡,到丹顶鹤的三口之家,漂亮丰富的色彩通过新的投影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皮影感受。皮影艺术色彩的层次、饱和度较之其他的舞台艺术、影视艺术并没有优势。但在这次演出中,动物们光鲜靓丽的羽毛和惟妙惟肖的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谢幕时,能看到每个形象至少需两人配合完成。在小丹顶鹤受到袭击那场戏中,狭小的幕后空间至少需要6-8人共同操作,既要保证表演惊险、生动,又要不穿帮,可见该中心日常训练和创作相当严谨。尤其是丹顶鹤一家温馨场景,紧接着小丹顶鹤遇险、父母奋力营救的场面,以及三只公鸡高傲踱步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传统艺术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几千年过去,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们对美、幽默、真诚和真情的审美需求始终未变。皮影如何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让古老艺术更适应现代审美,一直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也是很多艺术家不断尝试的领域。《我要飞翔》用心加入动画元素辅助推进剧情,在动画设计上尽力贴近剧中场景和人物,以带来更和谐的观看感受。由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及剧团配套资金有限,尽管主创用心,动画制作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甚至给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皮影艺术拖了后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众多原创剧目,所有音乐均为原创。作为儿童剧,音乐感染力不容小觑,朗朗上口的歌曲能让孩子们走出剧场后仍久久回味,帮助他们记住剧中美好场景。剧中,温馨浪漫的丹顶鹤一家三口画面,音乐渲染和鹤舞表演配合精彩;诙谐的公鸡场面,音乐的表现力甚至超越语言。从皮影制作、动作设计到音乐创作,该中心一直用最少经费保证专业、精致的艺术呈现。在赞叹之余,也能感受到制作一个剧目,在艺术性和经费平衡上,对出品方来说着实不易。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