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28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李娜 赵丽军 )吃一顿烧烤就感染重症戊肝?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在郴州上大学的刘晓(化名)就遇到了,肝功能指标超正常值15倍,一度出现肝衰竭征兆,经过住院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
护士在为刘晓(化名)科普戊肝知识。
3月28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主任张征提醒,戊肝是一种食源性疾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注意饮食卫生十分重要。
发病前一周,刘晓与同学聚餐时食用了烧烤,次日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当时她以为只是普通的“吃坏肚子”,自行服用止泻药后,继续熬夜复习。3天后,症状急剧加重,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如同浓茶,这才被家属紧急送往湖南省人民医院。经检查,刘晓确诊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属危重病例。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经过两周的积极治疗,刘晓同学终于脱离生命危险,3月28日顺利出院,但后续仍需长期随访肝功能。
“戊肝是吃出来的传染病。”湖南省人民肝病内科副主任医师旷嘉介绍,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如贝类、生腌海鲜、凉拌菜等,这些食物容易残留病毒;饮用不洁饮用水,未经煮沸的山泉水等;接触感染源后未规范洗手,例如照顾密切接触戊肝患者后,如果没有正确洗手,就可能被感染。
虽然戊型肝炎大多是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在数月内自愈,但不同人群感染戊肝的风险存在差异。“年轻人常常低估戊肝的危害。”副主任医师旷嘉表示,部分患者感染戊肝后会发展为急性肝衰竭,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孕妇、老年人和有基础肝病的人群,孕妇感染戊肝后死亡率达20%~25%,肝硬化患者感染后则可能诱发肝衰竭。
张征提醒,春季是戊肝病毒的高发季节,戊肝虽可防可治,但一旦感染,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带来经济负担。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戊肝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链接:关注饮食安全,避免传染病
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征提醒大家,尤其是在外就餐机会较多的大学生群体,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
1.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避免光顾路边无证摊贩。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生蚝、毛蚶这类易携带戊肝病毒的海产品和肉类,务必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2.养成洗手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 仔细清洗双手,防止病从口入。
3.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4.关注饮水安全,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经处理的水源。在学校宿舍使用桶装水时,要留意水桶的清洁和定期更换。
5. 接种戊肝疫苗,备孕⼥性、慢性肝病患者、⽼年⼈,建议接种戊肝疫苗。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