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故事|奉桂平:绝不能让金贵的田地荒着

2025-03-27 07: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利 袁重华 郭碧] [编辑:伍镆]
字体:【

“绝不能让金贵的田地荒着”

——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种粮大户奉桂平的故事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利 通讯员 袁重华 郭碧

3月26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五星村,今年52岁的种粮大户奉桂平驾驶旋耕机在田间驰骋,“已翻耕320余亩,明天就能把350亩早稻田全部翻耕完。”

金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绝不能让金贵的田地荒着!”抱着质朴的信念,2020年返乡以来,奉桂平共流转村民抛荒田220亩完成复垦,其种田规模也逐年递增,2024年达43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5年复垦抛荒田220亩,种植水稻400多亩

“田荒了10多年,柴草丛生,只能靠挖掘机一铲一铲挖。”回忆复垦抛荒田的艰辛,奉桂平感慨不已。

他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复垦观音塘18亩抛荒田的情景。“茅草有两米多深,杂树长到碗口粗。”挖掘机挖了4天,租机花费2万余元。

2020年50亩、2021年50亩……一年年坚持不懈,5年来,奉桂平共复垦抛荒田220亩。如今,这些都成了他手中的“宝地”,种植水稻亩产达500公斤以上。

“我种田从来没有亏过。”奉桂平告诉记者。这种“硬气”来自于十足的“底气”。在石鼓源乡农技站负责人谢春华的眼中,奉桂平悟性很好,新购的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基本只要学上半天就能操作自如,种植技术教上一遍就能记牢。一边讨教,一边摸索,日积月累,奉桂平从一名种田“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

“种田要把握好两大要点,一是水,二是肥。”奉桂平侃侃而谈,“比如水,秧插下田不能断水,一个月左右就要晒田,反复干湿两轮,禾苗就会长得又粗又壮。”

2024年,奉桂平流转430亩地种植水稻,其中双季稻300亩,共收获稻谷400余吨,产值92万余元。今年,奉桂平准备再扩种50亩。

请村民务工,当天结清发放工资

奉金智,100元;刘举香,100元……3月11日傍晚,结束一天的播种劳作后,5名村民高兴地从奉桂平手中拿到当天的工资。

“借钱也不拖欠乡亲一分工资!”请村民务工,当天结清发放工资,奉桂平坚持多年,雷打不动。

2024年初,奉桂平添置了新型旋耕机等多台大型机械花费近20万元,资金紧张,于是背着妻子从妻弟处借来6万元,按时发放务工村民工资。借钱最多的2021年,借了20多万元,硬是没有拖欠村民一次工资。

近5年来,奉桂平聘请邻近乡亲务工,每年发放工资达20余万元。村里“五保”老人奉继德,没读过书,加上年过古稀,挣钱不易。奉桂平聘请他为长期务工人员,做做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活,每年支付其工资2万余元,大大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

“每天凌晨五点多就得起床,晚上八九点还没着家。”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特别是每年“双抢”的一个来月,奉桂平都要瘦上10来公斤。

让奉桂平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大力扶持农村种粮大户;当地政府积极作为,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自己的种粮劲头越来越足。

在奉桂平屋后的山腰处,因常年缺水,一片20余亩的水田已抛荒10多年。2024年,当地政府冬修水利,将灌溉该片区的大牛冲水库左干渠10余公里进行全线清淤加固,为这片地引来了活水。奉桂平赶紧行动,将这片地复垦种上油菜。当下,这里油菜花开得正艳,蜂飞蝶舞。奉桂平准备等油菜收割后再种晚稻。

责编:伍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