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都市圈”,又多一位新成员。
近期,《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复函,成为第1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2022年,长株潭都市圈在中部地区率先获批。当时,全国一共才4个国家级都市圈。
3年过去,国家级都市圈数量从4个增加到17个。
长株潭都市圈起了大早,如何不赶晚集?长株潭一体化,还要如何发力?

已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湘伴制图
看长株潭都市圈在全国的地位,需要先分析一下都市圈发展趋势。都市圈规划建设,始于2019年。当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以南京都市圈为起点,国家级都市圈快速扩容,福州、成都、长株潭等相继获批,到2023年已有14个。近两年,国家级都市圈批复脚步放缓。2024年仅批复2个。距离这次石家庄都市圈获批,已时隔近1年没有增员。眼下,还有昆明、南宁、南昌等诸多都市圈,在“排队”等待获批。2022年至2023年获批的重庆、武汉等都市圈,面积均超过3万平方公里。本次批复的石家庄都市圈,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堪称“迷你”。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道出缘由:总体上看,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可见,都市圈不能随意批复,更不能盲目扩张,条件有二:一是要有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二是1小时通勤圈。对应条件,可以发现,长株潭都市圈能够在中部地区率先获批,可谓“先天条件”优异。
长株潭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图源《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
“长株潭在全国有独特性,是更为典型的‘都市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教授刘茂松认为,在全国来看,长株潭都市圈有三大特点和优势。放眼全球,纽约、东京等都市圈,面积均未超过2万平方公里。长株潭都市圈批复面积为1.89万平方公里,且三市呈“品”字形分布,市中心两两相距不足50公里,距离相近,同城化经济联系强度较高。紧凑的都市圈,让三市的居民,在便捷的城际交通中感受到妥妥的幸福。长沙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上具备优势;电力机车、航空航天装备等是株洲的支柱产业;湘潭则在钢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上独具优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总装车间。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一批批湘钢生产的宽厚板正吊装上船。图源 新湘潭客户端
三地分别立足特色产业,建设“创新谷”“动力谷”“智造谷”,可以从顶层设计上避免资源重复配置和内部恶性竞争。长株潭具备“一带一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区位优势,可以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直接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作为城镇化的主要空间形态,长株潭都市圈还有一项优势,即强大的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内,全国百强县(市区)有7个之多。对湖南来说,长株潭都市圈,最紧要的,就是解决“一体化”的问题。
省会长沙,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对比全国不少一线城市仍有差距。但是,长沙加上株洲和湘潭,形成一个特大型城市,竞争力便能陡然增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因此全国都市圈遍地开花,都想抱团刷存在感,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在这个节骨眼上,哪个都市圈能实现“一体化”发展,真正变成“一座城”,便显得尤为重要。长株潭都市圈的目标是,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长株潭都市圈的重大使命。2023年,长沙全面开启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要构建“研发在长沙,产业在市州”创新发展格局。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打头阵,接下来必将向株洲和湘潭扩散。后续,长株潭形成合力,将研发成果铺排到全省,便实现了研发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已成为湖南吸引年轻人的标签。近期,湖南又推出青年就业创业支持计划,全力打造青年就业友好型省份,让全国各地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过去10年,长沙人口净流入300多万,其中80%是年轻人。还有一组数据就比较冷门了:湘潭在校大学生占常住人口比例,在全国居前列。综合看长株潭三市,高校云集,且都是老牌院校。如果三市结合各自专业优势,创新融合,在都市圈中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高校圈”,或许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到湖南。中文博大精深,凡是带有“化”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化”字去掉。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变成现代产业体系。长株潭一体化,要变成长株潭一体。当然,长株潭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急于一时,需要长远的谋划。交通、产业、教育、卫生、政务……我们期待,“长株潭”这个全国稀缺的城市综合体,能融为“一座城”,成为“一家人”,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责编:兰宇琪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湘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