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孝闽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AI快速兴起的时代浪潮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是新时代教育亟需回答的核心命题。
长沙碧桂园学校以“中和哲学”为根基,创新性提出教育“中和哲学”,既追求学生学术高度,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既植根中华文明沃土,又拥抱世界多元文化。这一探索与国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积极回应。
长沙碧桂园学校的“中和哲学”教育理念,既呼应了国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又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具体举措提供了实践样本。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融合为路径的教育模式,正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为培养未来不被淘汰的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什么是“中和哲学”?
“中和哲学”源于《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智慧,其核心思想强调通过平衡、调和与适度来达到和谐状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宇宙、社会与个人修养的重要理论。
长沙碧桂园学校将“中和哲学”引入到学校教育中,从而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中间路线”,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反对极端:避免唯分数、唯竞争、唯效率的偏颇;避免全面倒向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吸纳各类教育的优点,博采众长。
●倡导包容:在多元中寻求共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
●注重长效: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和谐、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蕴含内驱力的个体。
“中间路线” 的教育追求:平衡中成就多元发展
(一)既守住中国根基,又打开世界窗口。
我们在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与方法,让双语教育在我们学校实现更好的成长,满足我们学生以国内国际升学的多元成长需求。同时我既强调中式教育的勤奋好学又重视国际化教育的自由与个性,通过传统文化浸润与国际视野开拓,培养兼具文化根基与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严谨的学术训练中守护勤奋基因,于开放的教育生态中释放个性潜能,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之桥。
(二)既追求学业卓越,又呵护成长温度。
长沙碧桂园学校一直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但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我们在强调学生成绩优秀的同时,更注重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成功感、体验感。为此,学校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 “加减法” 策略:
1、低头要减少、抬头要增加。适当压缩学生埋头做作业的时长,鼓励学生抬头观察世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灌输要减少,体验要增加。逐步减少课堂上教师单一的讲述灌输式教学,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体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被动要减少,主动要增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4、数量要减少,内涵要增加。避免学生被海量作业淹没,精心筛选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少量题目,让学生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切实增强学习的自信与动力。
(三)既保障国内升学,又开拓国际通道。
学校精心构建了国内中考与国际高中并行的双元升学路径。这一科学合理的路径设计,既契合了学生和家长对传统教育升学路径的需求,又为有志于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提供了广阔选择空间。这种双轨制升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样化的发展机遇,使他们能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更中国”:传承文化,厚植根基
“更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浸润于日常教育实践的文化自觉。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古诗文分级过关、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更中国” 还体现在扎实的学科素养培养上。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更世界”:突出英语,接轨国际
“更世界”体现在英语内涵的高度上。英语是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是学校特色高度所在。学校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听说领先、读写提前”的指导方针,要求学生英语能力展现全面领先优势,教学目标向英语母语国家看齐。
在课程教学中,学校高度重视语言训练,巧妙渗透英语文化,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英语应用,把课堂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语言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交流和展示自我。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英语数学、英语科学等以英语为教学载体的特色课程,助力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英语。
在课程活动方面,学校精心组织了英语对抗赛、英语开放日、英文超级演说家、模拟联合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充分展示自身才华,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更世界”也体现在学习方式的创新变革上。学校全力构建开放包容的教育生态,通过课程整合与创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助力他们成长为未来的领导者。学校积极推行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跨学科学习不仅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更是国际教育界广泛推崇的先进学习方式,学校在这方面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长沙碧桂园学校的“中间路线”,犹如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种"中间路线"不是简单的折中妥协,而是基于文化自信的主动融合,是立足时代需求的创新突破。
当教育回归“致中和”的本质,我们终将看见:中国灵魂与世界眼光可以相映生辉,文化传承与未来创造能够同频共振。这或许就是“更中国,更世界”的最好诠释——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文化摆渡人,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人才。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