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谭登
3月11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有一家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立于2011年,全国行业内成立最早
也是行业全国唯二、中国南方唯一的存在
中国林科院也开了一家同类实验室,但晚于湖南
中南林科大这间实验室,门脸虽小
却是辐射南中国经济林产业科研的“心脏”
也让长沙成为我国油茶研究的重镇
这里有油茶全产业链研究最雄厚的创新团队
在长江南北以及广东、广西、福建等广袤山乡
用科技点燃中国“油茶梦”
为乡村振兴送去“摇钱树”“致富果”
让一座座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湖南是全国油茶第一大省,他们功莫大焉
(谭晓风教授在查看油茶长势。资料图片)
走进这家实验室展厅,让人大开眼界
你见过中国第一位经济林学科博士毕业论文吗
这里有
这篇写于1997年、以银杏研究为主题的博士论文
作者是中南林科大的谭晓风教授
现在,69岁的他已是中国油茶领域“泰斗”级人物
他选育“三华”油茶(“华硕”“华金”“华鑫”)品种
一是果实大,一个油茶果有3个普通品种那么大
二是果树矮化,3至4米高,便于采摘,成本低
三是产量惊人且稳定,亩产茶油50至70公斤
要知道,普通油茶亩产量只有5公斤左右
谭晓风说,“三华”油茶还有降“三高”明显功效
“三华”油茶已在全国8个省份通过良种审定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400万亩以上
林农们亲切地称之为油茶界的“超级稻”
业界按杂交稻的说法,点赞称谭晓风“油茶之父”
(李保国在给村民传授技术。新华社图片)
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
“人民楷模”李保国的博士论文,你见过吗
这里有
李保国是谭晓风的“得意门生”,2005年博士毕业
他的论文写的是红富士苹果优质无公害栽培研究
他生前扎根太行山区科技扶贫
几个馒头一壶水,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
“井陉核桃”“平山苹果”“宁夏苹果”……
他让技术长进泥土,把论文写在百姓心坎
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动10万农民脱贫致富
他站在村民中间,陌生人分不清谁是教授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是他最大的心愿
李保国这样说,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实验室里一面博士照片墙。)
大树有其根,长河有其源
实验室墙上题写“求真务实”“经世致用”训示
还有一整面墙,悬挂着从这里走出的博士的照片
全国经济林领域200多位博士
有50多位出自谭晓风“门下”
“人民楷模”李保国,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邵奉公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永忠
……
这些模范人物立志科技报国、致富农林
都曾在这间显得简陋的实验室里
受师长们言传身教熏陶,汲取过精神源头
(资料视频)
正如谭晓风的妻子看在眼里的:
“让他逛超市很痛苦,但是一说油茶基地有什么问题,大夏天中午顶着大太阳,他也要去”
“油茶就是他的崽,他就是为油茶而生的”
谭晓风作为省政府参事,建言打造湖南千亿茶油产业
春天里,他和学生们奔波在烂漫的茶花深处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蒋俊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