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新生

2025-03-08 10: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金] [编辑:周培]
字体:【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杨金

《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做到了叫好又叫座,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与震撼,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何谓传统?神话符号的新演绎。

哪吒的故事,是民间神话传说的经典篇章。哪吒的形象,从最初的《封神演义》等古典文学记载,历经数百年流传,早已深深烙印在大众文化的记忆中。哪吒敢于对抗强权、反抗命运的少年形象,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对正义与自由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并未简单重复传统故事,而是在保留“哪吒闹海”基本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将传统神话重构为现代寓言,深入探讨“身份认同”“挑战宿命”等普世议题,赋予古老故事现实意义。如,敖丙不是简单的对手,两人复杂的友情羁绊为故事增添了人性温度。又如,李靖夫妇为保护哪吒甘愿牺牲自我,体现“舐犊情深”;而哪吒从叛逆到理解父母,注入了平等对话的现代家庭观。特别是片中古代神话人物展现出的幽默、自信等现代品质,让角色既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能让现代观众产生共鸣。

为何共鸣?文化基因的集体觉醒。

《哪吒之魔童闹海》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动画技术进行重新诠释,使其更具视觉冲击。

角色形象做到了传统神韵与现代审美的交融。如,哪吒的造型设计保留了经典服饰特征,在色彩搭配和线条勾勒上运用现代动画技术,影片中的哪吒发型更加利落有型,肚兜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样式,其图案设计既保留了古韵又贴合时下潮流。哪吒和敖丙的战斗招式中融入太极等元素,把我国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转化为了具体动作和特效。

场景构建实现了传统意境与奇幻想象的碰撞。从云雾缭绕的玉虚宫,到神秘幽深的龙宫,再到古香古色的陈塘关,都蕴含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庄严肃穆的玉虚宫整体布局如同八卦;海底龙宫内部的玉柱的龙纹呈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典雅与神秘;陈塘关的街道布局采用中国古代城镇典型的方格网状结构,其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街头巷尾,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浪漫想象,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如何传承?文明对话的语法革新。

《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古老的文化记忆及其精神内涵在新时代语境下重焕生机。

精神图腾的现代化重构。哪吒被贴上“魔童”标签,却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叛逆与抗争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哪吒以弱小身躯顽强抵抗,试图打破命运的不公,发出“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的呐喊,注入了个体觉醒的时代精神,与当代青年打破阶层固化的集体诉求形成共振。

价值观的全球叙事重建亲和力。影片将“我命由我”的个人抗争,升华为“守护苍生”的共同体意识,既延续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担当,又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命题。该片昭示了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觉醒路径,是在深刻理解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以当代精神重述文明记忆,为传统文化参与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范本。

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基因的觉醒仪式。其高票房的成绩证明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新的动画片不仅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将成为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破局之道。

责编:周培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