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长沙劳务品牌成就业金字招牌

2025-02-27 09:09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周培]
字体:【

长沙优美西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里,学员们正专注地操练技能。长沙晚报实习生 刘雅雯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实习生 刘雅雯

以口味拿捏年轻一代的“长沙茶颜悦色茶饮调制师”、传承传统技艺的“沙坪湘绣工”、让日子有滋有味的“长沙优美西点师”“沙田包子中式面点师”、调理颈肩腰腿的“颐而康保健按摩师”、帮助每个爱美的女性变漂亮的“星艾美妆”、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智”慧潇湘数字人才……在长沙,有这样一批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成就着一张张亮闪闪的就业金名片。

何为劳务品牌?与大众熟知地附着在商品上的品牌不同,劳务品牌是劳动者的标识,更准确地说,是具有鲜明地域标记、显著行业特征、过硬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动者的劳务身份。近年来,长沙市各级人社部门把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作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打造出21个特色劳务品牌(省级特色劳务品牌3家),开展技能培训11万余人次,带动就业12万余人。

从定向委培到创业扶持

24日,在长沙优美西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空气里充满奶油蛋糕的香甜。知名烘焙连锁品牌好利来企业定向委培班、罗森尼娜企业定向委培班、西点创业班等各类班级正在紧锣密鼓地授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蛋糕素坯在学员们手中很快穿上了鲜艳的“花衣裳”。

教室里,成功就业学员陈红玲被邀请回来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2022年我过来学习一年后,经过学校推荐,进入好利来就业,如今在南门口分店担任烘焙车间负责人,享受五险一金、13薪和门店分红,年收入超10万元。”陈红玲对如今的工作生活很是满意。

近五年来,该学校带动长沙当地就业1.5万人,并建立起创业扶持小组,帮助毕业学员在全省开了100多家烘焙门店。长沙优美西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徐义松告诉记者,他们还与100多个烘焙品牌建立了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定向培养学员,大大提升了招聘、就业成功率。

在颐而康颈肩腰腿痛医院,1993年出生的田福乐正和员工一起交流调理按摩技术。从田径体育特长生成长为现在的特色调理师,田福乐说自己乐在其中。

大学期间,田福乐的生活被调理、推拿、针灸所包围,久而久之便深深地爱上了中医。一次偶然的机会,颐而康招聘调理类的专业人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应聘。“这份工作与我的专业对口,每天都可以进行实践学习,增长知识、精进技术。”随后,顺利入职的他开始了专业学习调理的道路。几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特色调理工作室。

原来,颐而康在培训就业的基础上,还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员工成立特色工作室,帮助其实现“员工—合作者—创业者”的身份转换,全年实现孵化经济收入1500万元。

从“卖力气”到“凭技能”

“培育劳务品牌是好事,不过在有限的预算下,到底是追求数量多,还是走专精路线呢?”这是最近几年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常有的困惑。究竟怎样发展劳务品牌更好?

当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找到该局,提出想在当地建立培训基地,这一想法给这个问题带来了新启发。长沙人社部门聚焦新产业,大力提高劳务品牌的技能含量,让劳动力实现从“卖力气”到“凭技能”的根本转变。

很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共建的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成立,并依托该基地打造了“智”慧潇湘数字人才劳务品牌,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该基地副总经理陈波说:“我们从华为技术体系中购买课程,结合产业数字化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目前已开设人工智能训练师(AI)、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鸿蒙)、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5G)等特色专业培训。”

学员掌握了专业知识,就业就有了眉目。“我们公司与华为有合作,必须配备经过华为认证的销售工程师。”湖南银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勇说,“现在我们从基地直接招人,新员工不仅取得了岗位所需的职业认证,还提前熟悉了技术设备操作,有助于降低培训成本。”

中联重科智能产线上,工程师童伟平只轻轻操作手柄和面板,就指挥焊接机器人完成了高强度的焊接作业。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高技能蓝领,童伟平得益于湖南乐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联重科签署的“智造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合作开办焊接机器人、数控操作工程师、智能产线维保工程师等储备人才班、转型班和提升班,1000余名产业工人参加培训后实现了“智能”成长。

从“一区一品”到“一区多品”

开福区沙坪街道的一间绣坊里,52岁的绣娘黄斌正和同事赶制绣品《千里江山图》,随着丝线穿梭、巧手翻飞,绣布上的山林、江河等图景逐渐生动起来。

“在沙坪,做女红也能顶起半边天!”提起自己的湘绣事业,黄斌自信满满,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的她技艺精进,曾在长沙“星城杯”湘绣技艺大赛中一举夺冠,凭借手艺给家里建起新房、把孩子培养成才。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沙坪湘绣”在长沙是家喻户晓的地理标志品牌。近年来,开福区依托“沙坪湘绣工”劳务品牌,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累计为2万余人次提供培训。截至2024年底,沙坪街道吸引了近万名绣工从业,街道常住人口中每13人就有1名绣娘,她们凭着“针尖芭蕾”本事,人均年收入逾6万元,创造的年产值超2.5亿元,占湖南湘绣行业总产值的80%。

“湘江新区华自科技电工”“湘芙蓉物流工匠”“天心区湘妹子康养家政”“雨花建筑产业工人”“星沙智造”“铜官窑陶瓷技工”“浏阳烟花爆竹制作工”“沙田包子中式面点师”……长沙紧紧依托地域特色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呈现出“一区一品”“一区多品”“行业特色”的生动局面。这些劳务品牌以其“精准培训+品质认证”的经验,为就业与招工提供了新思路。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学成后奔向全国各地,这张“长沙名片”正讲述更多技能改变命运的鲜活故事。

责编:周培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长沙晚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