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月卫
阅读姚茂椿先生的散文集《和吟声声》,大脑中浮现的画面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城市的凡人小事,生活的奇人轶事,乡村的景物记忆,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文学要表现时代,人所共知。《和吟声声》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88篇散文。在第一篇章“花开陌上”中,《瞬间的寂静》《仰望“小蛮腰”》《远去的天籁》等文章 ,通过文艺作品展现时代的精神气象和深刻变革。“蓝色背景里的洁白云彩不能带走,舒适甜润的空气不能带走,婉转绚丽的鸟语不能带走。”(《群山前方》)“瑶山没有杂质的空气中,飘荡着苞谷、土豆、萝卜的香甜,飘荡着中药材和金银花绵长的希望,还飘荡着“呜哇山歌”独具一格的豪情。”(《虎形山上的低语》)在这些描写中,能感受到作者深入到了时代的内在结构中,触摸到了时代的血肉和筋骨。
在第二篇章“都市光影”中,作者通过多篇散文展现城市的精神,他们散发着热力、不屈,也充满迷茫、困惑。“湘江,一直魅力无限地流过岳麓山下。岳麓书院的千年书香,演绎着‘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传奇,浸染如今几所高校的追求和辉煌。”(《红色的波光》) “离山不远处,楼栋之间的人工池塘,晚上虫鸣环绕着蛙鸣,将路灯与房灯映照的夜色,热闹起来。”(《和吟声声》)“而它的香,不断浓郁地缓缓上升,飘进了我的房间,让我感到手上翻开的书页,墨香里也有了它芬芳的气息。”(《丹桂飘香》)这些描写,有点书生气,也有点浪漫情调,隐含着作者对于都市文学的一种新理解,对于都市人生的一种肯定。
作者对叙述的把控拿捏准确,张弛有度。“走到湖边,一排垂柳迎风飘拂。像昨晚在公园入口见到的那些女子,她们在节奏明快的乐声中跳舞。”(《幸运的暖意》)“既因人设事,发挥所长,又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大病面前讲求目标一致,共同应对。”(《草木方》)作品中的描写、譬喻,既展现了世俗体验,又彰显出美学价值。
文集中,“温情记忆”“斑斓田园”“歌乡盛宴”几个篇章主要是对故乡、乡村景物及童年的回忆,饱含乡愁。“平常空空荡荡的火铺,突然丰富不少,多了一些色彩。打糍粑是第一个高潮。”(《火铺上的美味年》)“将信将疑中,我把手伸进五月的溪水,轻轻揭开一块巴掌大的石头。哈哈,一个红红的小蟹,开始爬动了。”(《闲谷游记》)作者从小的切口出发,描摹被宏大叙事淹没的人世浪花,这一片一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浪花,却是普通人结结实实、真真正正的生活情状。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