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二,嘉诗先在这里祝大家金蛇纳福、蛇年大吉!既然是蛇年,本期视频就来说说蛇的文化故事。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爬行动物,蛇,自先秦以来便出现在中国诗词中,它们以委婉柔曲或奇幻诡谲的姿态出现,同时也被赋予了灵性、吉祥的内涵。
比如在屈原的《离骚》一诗中,蛇的意象便初露端倪,“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委蛇”一词,就是将云旗的舒卷比作蛇行,灵动婉转,如神灵华驾。至宋代,北宋丁谓也有“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之句,因蛇而联想到龙的灵气,寓含蛇有变幻成龙的潜质。正如古代诗文常将“龙蛇”并举,将蛇视为“地龙”,其身虽匍匐,却蕴藏潜龙潜凤之质,从凡俗蟒虺到灵物祥兆的升华,是一种象征想象的升腾。
蛇还以其灵活迅疾的形态,成为诗人笔下最常用的比拟和夸张的意象。辛弃疾常以“龙蛇”比喻书法笔势之迅猛,他写“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再如“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苏轼在看到雨过天晴后闪过的电光时,便会以“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来描绘自然奇观与灵蛇跃动之态间的某种关联。
另一方面,蛇亦可为壮观场景的点缀。最著名的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便是以蛇的蜿蜒流动之态,赋予雪景奇丽的艺术风采。
除了诗词,关于蛇的楹联也不少,它们大多是春联。比如在前不久举办的“新时代的春联”原创大赛中,就涌现了一大批关于蛇的好对联。比如“锦绣三湘,莺燕竞歌春在线;风云万里,龙蛇接力势争锋”,还有“抖时代精神,民意排头,不添蛇足;掀湖湘彩页,春风润笔,续写龙章”。两副对联完美运用了“蛇”的意象,展现出新时代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为岳麓印社题写的一副对联更是别具匠心,“精神龙马相维系;风雅湖湘共激扬”,“蛇”年在“龙”年和“马”年中间,寓意承前启后、接力前行,整副对联未提一个“蛇”字,却尽得风流。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蛇的故事,评论区告诉我。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晓华 朱玉文 王华玉
文案、出镜/张嘉诗
拍摄、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