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土地

2025-01-21 11:1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陈爱民

旧时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赞土地是特有的闹春形式,表演者手持小锣、竹片走村串户,边敲边唱,有韵有腔,很有意思,把节日气氛烘托得热热闹闹。

赞土地的习俗历史悠久,俗称“赞好话”“打土地”“唱土地”等。赞土地是民间说唱艺术,表演者是唱着说,四字、五字、六字、七字断句,用竹板敲着锣把握节奏,四句话形成一个唱腔,唱腔的模式一般不变。如果表演时间长一些,唱的内容复杂曲折一些,唱腔就变成了几种,甚至加了一些花鼓调和山歌调,唱起来声调抑扬顿挫,旋律流连往复。

赞土地的表演者,常常被叫做“游春”,这一叫法,使一项传统习俗有了“雅”的意味,不过,再怎么抬高,赞土地是泥土里长出来的乡间植物,不是芙蓉、牡丹,是喇叭花,甚至是狗尾巴草,它不富贵,却装点着山野款款悠悠的风光。

一进主家的门,赞土地的就唱起来:“红云一散紫云开,天宫差我下凡尘。家家户户好喜庆,新正元旦赞阳春。”这是进门歌,足足把自己的身份神化提升了一下,为下面赞好话作了铺垫。也有的进门歌直接祝福:“行经此处把锣敲,船到江边把橹摇。篙子一撑船就开,撑船金银过海来。”气势真是不小,金银用船载着,天大的福分!

赞土地,一般是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家才有人操习这门技艺,春节图团圆,又有谁愿意离家,背上一个“讨生活”的名头呢?话又得说回来,要赞好土地,也不是许多人拿得起的,表演者必须记性好,有一定见识,还要会见菜下饭、量体裁衣。

一般讲,到了一户人家,唱了几句进门歌,主人就会打发你东西,但碰上殷实人家,表演者大可放开喉咙尽情“唱”,把主人家堂屋赞了,再赞厨房,再赞卧房,再赞谷仓,还可以把主人家的“人丁”一个个全赞一遍,只要你口才好,不停顿,赞得越久,收获越多,人气越旺。

表演者赞土地,见什么赞什么,一般有传承,表演就是一种传唱,内容是广泛的,尤其历史文化知识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赞土地,既是讲故事,也是作传播。赞裁缝这般唱:“轩辕黄帝制衣裳,成衣剪裁本事强。熨斗烙铁老君赐,王母娘娘钉木尺……”赞画工这般唱:“昔日郑虔与崔白,古今名画都晓得。张僧繇画壁间龙,点睛雷电而飞腾……”表白很流畅,叫人眉飞色舞。

赞土地也宣扬好的德性,比如赞茶:“积善人家生瑞草,知人待客无价宝。”也强调实打实的工匠精神,比如赞石匠:“麒麟狮像活的样,做出仙牛望月亮。人物精奇肚内藏,师傅实学有文章。”

当然,赞土地还要靠临机应变,做到随口就来,不能卡壳,否则,灰头土脸很不好看。一次,见到一位回乡探亲的老板要表演者赞抽烟,有点刁难的意思,那表演者愣了一下,立马就唱了起来:“这位老板在吸烟,我把吸烟赞一篇。吞云吐雾像神仙,提神醒脑催思维。有害健康要知晓,努力克制莫贪饱……”既讲了道理,还作了劝诫。结果呢,老板很高兴,给了他10元钱。

也有些人看不起赞土地的,甚至个别人还鄙视他们,这是不可取的。这些“游春”者,他们为新春带来了热闹和喜气,用技艺换来收入,并不卑微。每天,他们起早贪黑,要走好几十里路,有时要借宿在外,十分辛苦的。他们很和善,总是一副笑脸春风。有时,有围观的小孩,他们就散发糖块和红薯片,或放几个鞭炮逗一逗,小屁孩们悠着乐着,呼朋引伴,要屁颠屁颠跟随着好久。

如今,农村富足了,赞土地早已不流行,已成为乡愁的一部分,真叫人有些想念。没有了赞土地,总觉得年味少了点什么。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