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湘西女子龙舟队背后的故事

2024-06-12 07: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元崇] [编辑:刘茜]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元崇

端午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水沿岸锣鼓喧天,造型、颜色各异的龙船纷纷下水,各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回村参与“扒龙船”。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几支女子龙舟队成为亮点,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

为了这场比赛,她等了整整28年

锣鼓声里,一众穿着苗族服饰的女桨手,随着鼓点,奋力挥桨,龙舟如飞,激起层层浪花。时隔28年,这支来自“传统龙舟之乡”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洞村的女子龙舟队,在武水上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水上交响曲”,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赢得两岸观众的呐喊助威。

朱雀洞村的女子龙舟队由该村在外的个体户、烧烤店老板、返乡女工和幼儿园教师组成,年龄最大的符清美62岁,年龄最小的邓婷26岁。

作为队长,张玲望着妈妈符清美眼角的皱纹,甚是心疼。“妈妈每次训练都很投入、很卖力,她是在用生命圆年轻时的龙舟梦。”张玲说,“妈妈一直想继续划龙舟,28年了,总算有机会重新登上龙舟”。

朱雀洞村民傍丹青河(武水支流)而居,每天需要划船到河对岸干活,年复一年,村里的男女都能熟练划小木船。

1996年端午节前夕,朱雀洞村委妇女主任唐月娥,倡议村里的女同胞成立湘西州第一支女子龙舟队,符清美第一个报名。

端午节当天,唐月娥带着41名苗家姑娘,划着龙舟信心满满进入比赛水域。这支唯一的女子龙舟队,成为峒河两岸观众焦点。由于没有比赛对手,大家只好自娱自乐划了几个来回,给赛事增添气氛。

虽然没有正式比赛,但姐妹们还是兴高采烈回到村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村民家庭引发矛盾,男主人认为“女人在家带好伢崽、打理好家务就行了”。

“女人也是半边天。”唐月娥起初据理力争,后来发现都是徒劳,女子龙舟队在世俗观念和家庭矛盾中戛然而止。

后来,村里的陈清艳好几次都想重组女子龙舟队,妇女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这谈何容易?但组建女子龙舟队,一直是符清美、唐月娥心中的念想。

时隔28年,当年楚楚动人的符大姐已成为符奶奶,她终于有机会和姐妹们“重出江湖”,破浪前行。

重组女子龙舟队,为的是完成妈妈的心愿

得知获得参赛资格的那一刻,张玲兴奋不已。

今年春节,张玲见到了回朱雀洞娘家拜年的少女时代的好友陈清艳。两人合计重组女子龙舟队,村里26名70后、80后女性积极响应,她们加入龙舟队的愿望很简单: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

队员陈珍凤是一名幼师:“以前每年龙舟赛站在岸边观赛,只能看不能划的感觉,让人难受。”

“没有龙舟,我们就自己做竹排。”张玲和陈珍凤等10名队员,上山砍了50多根竹子,做了一个简易竹筏模拟龙舟,在家门口的丹青河训练。她们当中近一半人,请了半个月长假,从中山、温州、北京赶回来。

在中山开烧烤店的陈清艳和丈夫商量,暂时闭店半个月,回村里和姐妹们干件有意义的事。

“有这个必要吗?不就是划个龙舟吗?”面对丈夫的询问,陈清艳回答: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她说:“我从小就对龙舟有着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喜爱。”

每天用7小时训练,队员们手起泡、胳膊酸痛、腿磨破、脸晒黑,但乐在其中。家人的观念也改变了,包办了家务琐事,让她们能全心投入训练。

租龙船含来回运费要1.6万元,买一条龙船要1.98万元,“干脆买一条!”队员们商量。于是,你500元我1000元凑钱。很多村民也被她们的精神感动,纷纷出钱,很快凑齐了购买龙舟所需的费用。

6月5日,龙舟运抵朱雀洞正式下水,张玲和队员们露出了笑容:“女子也能在龙舟赛场大放光彩!”

由里而外展现女性的自信、独立和勇敢

凤凰县沱江镇杜田女子队是该县9支女子龙舟队之一。

2003年4月,杜田女子龙舟队组建,26名队员都是本村村民,年龄最小的29岁,最大的60岁。这些队员都来自龙舟世家,“龙舟不只是父辈的,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发扬龙舟文化,这就是信仰与传承!”队员张凤华说。

鼓手是杜田三组村民田景炎,有20多年的经验,被村民称为“明星鼓手”。艄公是杜田一组村民欧茂生,有将近40年的掌舵经验,被队员亲切地称为“超级艄公满满”。

张凤华说,最难忘的是2023年和另一支女队角逐。当时,杜田女队总成绩落后0.5秒。村民和领队都为大家打气:姑娘们调整好状态,不管输赢都是最亮的星!

最终杜田女子龙舟队赢了。

“湘西州女子龙舟队的故事,让人感动。女性以参与龙舟赛的形式,提升了自我表达、展示意识和参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更让人看到女性由里而外真正的自信、独立、勇敢,她们的精神值得赞美!”中南大学文化产业学教授禹建湘评价。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专题:网络中国节·端午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