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于2024年2月25日去世,网上不少人怀念这位传奇人物,与此同时,不乏有人感叹“一个时代的落幕”。但湘伴君想说,真正的“传奇”是从不落幕的,因为与“传奇”相伴的精神总会得到赓续。
宗庆后。图片来源于网络
少年时期四处打工,四十出头举债创业,老骥伏枥坚持创新,纵观宗庆后的一生,他与同时期的中国企业家有着类似的故事底色——坚韧、拼搏,并通过勇气和智慧比他人先找到新的机遇。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能发现由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认知、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浇铸而成的共同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
正是有这种精神在,企业家们才缔造出一个个传奇,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活力与财富,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这个国家。从时间上来说,“生而有涯”,个体受生命长度的局限,总有辞世的时候,但“精神”的传承却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有更为宏阔而绵长的存在。所以,当一个被人们视为“传奇”的个体离去,除了惋惜,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传承一种精神,让这个社会产生更多的“传奇”。
“传奇”与时代往往互相成就、密不可分,个人与时代双向奔赴、紧密契合,并借由坚韧品质、独到的眼光、先人一步的勇气等,才有“传奇”的出现。因此,紧扣时代要求,传承好企业家精神,可从以下五个维度来看。
爱国情怀
爱国,是优秀企业家的共同特征。清朝末期,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怀抱“实业报国”的理想情怀,不断开拓中国商业空间,如湘商杰出代表范旭东、李烛尘等;在工业化迅猛推进时期,一批新中国企业家自觉将企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构;在脱贫攻坚时期,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合力将人、财、物等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汇集;抗疫时期,国企、民企并肩而行……企业家精神,就是在一次次的考验中淬炼出来,在不变的家国情怀中磨砺出来,也是在一次次的行动中传承下去。
勇于创新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能见证中国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982年大胆承包乡镇企业的鲁冠球、说出“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并带领三一重工不断创新的梁稳根、“微信之父”张小龙……正是勇于创新,才让他们在“转角处”看到新机遇。上世纪90年代初,邵东商人听说英国壳牌公司将在惠州大亚湾建厂,敏锐嗅出商机,于是,成群结队携带亿元巨资到大亚湾发展,在大亚湾畔垒起了一座崭新的惠阳城,人称“新邵东”。创新,是颠覆传统和深刻革命,但也是危中寻机一招制胜,要在经济转型中抢得先机,就要传承好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诚信守法
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靠信用赢机会,靠守法以致远,这是优秀企业家的基本精神素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海信、华润、京东、小米等知名企业,无不提倡“诚”与“信”。诚信守法,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契约,也是其立身之本,不讲信用、不守法的企业基本走不长远,这已有不少前车之鉴。传承好诚信守法的企业家精神,也就能让诚信者更好地发展起来,让努力者、守法者更容易接近成功。
社会责任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义利合一”,还是如今的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的都是企业家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如今,国际上有一个提得较多的概念——觉醒企业,有人又将之称为“美好企业”“良心企业”。觉醒企业的三重底线就是环境、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企业在照顾到金融资本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人力资本、多回馈社会。
国际视野
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企业家要成长、壮大,就要拓展国际视野。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需要的是视野与格局。在近日的“献策湖南”金点子中,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 詹纯新就表示,要加快湖南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的步伐。要做全球的市场,就要由过去的产品“走出去”,到现在的品牌“走出去”,为建设品牌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时代的浪潮不断拍打着岸沿,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弄潮儿”勇立潮头。而传承好企业家精神,“弄潮”的勇气才会更大,底气才会更足,“传奇”才会更多。
文 | 张英
责编:潘华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