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外卖如今已是“常规选项”,到老年食堂“蹭个饭”、“盯”上爱做饭的邻居……上班族吃饭的路子,越来越广了。
社交媒体下单,家庭厨房制作,准点送饭上门……成人“小饭桌”,已在年轻上班族中悄然流行。
20元一份的家常菜需求不小
“上午10点微信下单,中午12点饭菜就送到公司,有家里饭菜的香味。”在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一家公司上班的梁佳告诉侃财君,自从在小红书上刷到“小饭桌”后,就爱不释手了。
食堂吃久了腻,外卖贵又不好吃。青椒炒肉、香菜牛肉、清炒时蔬……两荤一素,才17元。对于通勤时间长、无法回家吃中饭的梁佳来说,“小饭桌”实惠、味道也不错。经梁佳推荐,身边几位同事都成了“饭搭子”。
梁佳的“小饭桌”,是离她公司一公里远的湘味炊烟店。
(受访对象提供。)
“基本都是熟客,每天大概有70单。”店老板丹妮原来在自家厨房做“小饭桌”,主要卖给熟人,后来订单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化经营,就租了门店。
“就是添双筷子的事情。”长沙开福区市民刘饱饱原本在家待业,因厨艺不错,干脆办起家庭“小饭桌”。
刘饱饱每周提前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公布下周菜单,分清淡和重口味两种口味,每份单点20元。如办周卡与月卡,还能再便宜一点。
“我是从买家变为卖家的。”吃过“小饭桌”的文吉吉,觉得这个市场有利可图,就开始接单,人员主要是附近湘雅医院的孕产妇、患者等,每餐价格在22至26元不等。
“月收入2000元,家人劝我不要做了”
有媒体报道,某“小饭桌”小程序今年4月中旬上线,截至6月中旬,总用户数已突破3.5万,有1000多位厨师注册,每日订单量在三位数,活跃人数在四位数。
在长沙,“小饭桌”卖家也越来越多。侃财君在小红书上搜索,有不少“小饭桌”的帖子,下面不少网友留言:可以送五家岭吗?可以送省妇幼吗?……
听起来就是“添双筷子的事情”,这笔钱真的好赚吗?
(受访对象提供)
“月收入2000元,家人劝我不要做了。”卖家刘饱饱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做“小饭桌”,因为买菜、切菜、炒菜、送菜等,太耗费人力,每天只能接10单左右。不过相比之前待业在家,刘饱饱还想继续做下去。
“当兼职还是不错的。”卖家文吉吉表示,姐姐掌勺,自己推广,利润率约40%,适合全职在家的主妇,可以补贴家用。
“远地方不送,划不来。”餐饮店老板丹妮算了一笔账:店面投资近万元,每天买菜200多元、三个员工的工资、还有骑手跑腿费……
丹妮表示,家常菜盈利空间小,他们推出的特色菜口味虾,是最大盈利点,目前维持收支平衡状态。
在安全隐患与市场需求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外卖也不一定卫生,‘小饭桌’的菜看着也还干净,吃了也没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侃财君采访多位买家,不少人抱着这种心态。
当然,也有一些关注食品安全的消费者。丹妮就是因为经常被买家问到,有没有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所以后面选择到外面租门面,开始正规化经营。
如何看待“小饭桌”这样的消费形态?湖南省消保委律师团团长彭震认为,若“小饭桌”老板以好意施惠之方式,未获得过度超出成本的利益,则类似于“搭伙吃饭”,难以评价双方之间形成消费者与食品经营者的关系。
若用餐服务形成一定规模、获得较高利润,则双方之间会形成消费者与食品经营者的关系。如果“小饭桌”在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可能涉嫌非法经营。
(“小饭桌”卖家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菜品。受访对象提供)
市场监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居民楼从事餐饮经营行为,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也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无法获取相关经营资质。
从消费维权角度,彭震认为“小饭桌”通常为家庭式经营,缺少抗风险能力,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侵权行为,受害人难以获得充分救济。
一方面市场有需求,一方面有安全隐患,如何协调?彭震认为,“小饭桌”经营者有不少是低收入者,开办“小饭桌”既能照顾邻里有需求人群的吃饭问题,也可以赚钱补贴家用。因此,可考虑通过设立资质要求、加强监管以及减免税收等方式进行适当引导。
作者 | 胡盼盼 温裕群
责编:欧小雷
来源:侃财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