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兵
昨晚梦到庄子了。庄周梦蝶,我梦到庄子。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在思想中紧握着手。他跟我说,我们还是安徽的老乡,要珍惜缘分。蒙城出了庄子,涡阳出了老子。能与两位大圣人做老乡,我真幸运。要传承和发扬道家的思想啊,关键是落实,我们任重而道远。
儒释道本是一家,是一不是二。老子有三宝曰慈、俭、谦。儒家有仁义礼智信,佛家有十善业道经。大圣人们都是在教学,根本无关宗教信仰的事。儒家是伦理道德的教育,道家是因果的教育,佛家是智慧的教育,三家教育的宗旨都是殊途同归。我们单挑《庄子》的理论来学习来感悟。
人生在世,很难看破名与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庄子出生在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无义战,看重名与利,自私自利表现的尤为突出。到处是战争,各国说客工于心计。不是任用孙子兵法就是用法家的那套理论,把人性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管你老百姓什么死活。庄子出污泥于不染,看破名利淡泊富贵。虽然相当穷困到处借米,但楚王游说他去做楚国国相,他决不为三斗米折腰。贫穷恰恰成就了庄子。庄子说,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即说彼时的人间污浊,没有什么可以对话的前提。天地的大美,自是不言的。庄子说,看天有整个的大鹏鸟,莫之夭阏的九万里长天,看水有北溟的大鲲可以鱼游潜底,那样的一种沧海。这个天跟海都需要我们无遮无碍的眼界,所谓真正的洞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胸襟大境界大情怀。禅宗有这么一句话: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同庄子的境界与对生命的超越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智慧者的境界往往是高深莫测的。庄子的妻子去世,其鼓盆而歌,而不是嚎啕大哭,反常道而行之。庄子认为,人最初本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有形体才孕育生命。现在妻子正是化作一片虚空,回到了她的最初飞越到了天堂,应该为她欢喜才对呀,为什么要哭?!你看,生死对他老人家来说毫不在乎。人心为什么自由?因为他懂得看破放下。庄子认为,人生至高的境界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易经里说,世界本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道家认为一切归于无,本来就没有万物,何况生命?!所以庄子对生死看得很淡。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你的眼界。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以至于他的价值观,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庄子说,不要以想当然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我们在很多的时候愤愤不平,说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带有成见,自以为是,缺乏智慧的判断。庄子的语言犀利对世俗之人毫不留情,但对自然万物充满了悲悯之心,对自己的生活只求淡泊宁静。
庄子设想,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那么他还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说,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更连任何名位都不去追求了。按照庄子的看法,不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所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小见,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飞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的自由。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所期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有“乘物以游心”“游心于道”“游心于物之初”“游心于无穷”等等说法。庄子的“游心”即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无限的漫游和逍遥,是不受外物约束的。是在精神世界中自在摆脱精神的枷锁,达到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这种“游心”不是“胡思乱想”或“逃避现实”,更不是“精神胜利法”,而是让自我真正回到精神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正如不管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都达到了物我两忘,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
道法自然,道无处不在,伸手可及,无为而无所不为。道法自然,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你的里程,用自己的体验去开启你的心智。“无为”并不是要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不是要你放下劳动和工作象个木头人一样无所事事。真正的“无为”,就是要你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免得瞎折腾而乱了方寸。而做了有益的事情也要心无挂碍,更不要经常放到嘴边。 “无为”让你始终保持一颗宁静清净的心,宁静致远,宁静让你达到一个看不见的高度。通过修行通过“改过”,扫除心底的阴霾与障碍,你就能“无所不为”!
一代宗师明代大儒王阳明也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我心光明“。阳明先生"心学"的核心思想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第一句说的是世界观,第二句是人生观,第三句是价值观,第四句是方法论,给我们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王阳明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身体力行来现身说法。究其一生,历尽磨难,九死一生。
什么叫“致良知”?良知就是人性本体,真善美的本源,要在事上反复磨练自己的心志!“知行合一”只是手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王阳明心学的传承影响中华文化思想五百多年;“心学”与道家集大成者庄子的“无为”思想无二无别。
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看命运的“命”字,一个人在那里叩头谓之命。也就是说,你要想获得好的命运,你要懂得温良恭谦让。幸福的“福”字,一件衣服一口田足矣。生活越简单越好,否则就损福报。“觉悟”的“觉”下面是个“见”,“悟”字是“我的心”,觉悟就是看见我的心。有几人能真正看见了自己的心?自己的“良知”?!老祖宗造字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文字里面蕴含深奥的道理。“人定胜天”是说人类一定能战胜老天爷吗?肯定不对!“人定胜天”是说人始终保持一颗清净心觉悟的心,按照道的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克服大自然带来的灾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越是在乱世越显得含金量高,越是要依靠和凭借,并且要温故而知新。关键是要真抓实干。
(作者简介:张荣兵,来自广东深圳,文学爱好者,现就职于某世界500强企业任投资总裁。曾在《湖南日报》《新民晚报》《乡村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等文章数十篇。喜欢读书学习,笔耕坚持不辍。致力传播国学文化,提升思想境界。)
责编:伍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