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老兵宋海荣。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阳台上绿植栽满,家中陈设雅致。来到长沙市雨花区101岁老兵宋海荣的家中,他与94岁的妻子黄维伉俪情深,四世同堂和睦美满,一切都在诉说着,老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党的恩情似海深,在党领导土改运动中,我家分到了田地,从此脱离了苦海,我只能用一生来报答。”宋海荣感激地说道。
宋海荣192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新城公社,从小放猪、牛、马,长大打点零工、种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21岁时,宋海荣被招进了佳木斯一铁路车站当临时工,当时党的地下组织活跃,聪明机灵的宋海荣被地下党员培养成通讯员,接受党的教育,执行党的任务。
白色恐怖笼罩下,对敌斗争异常残酷。在铁路车站不到1年的时间,宋海荣目睹了多名地下党员被迫害致死,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发着宋海荣反抗的怒火,更使他坚定了革命意志。
不久后,宋海荣回到家乡,在党的工作组领导下,半脱产从事革命工作,任基干队长、贫农会委员,组织村民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1947年,打倒地主后,家家户户分到了田地、农具和耕牛,生活开始有了盼头,不久后,我们家漆黑的房子重新翻修变得亮堂了,从未感到过的喜悦。”革命斗争让农民翻了身,而宋海荣更加深了对党的热爱,对革命的向往。
1948年初,响应党在东北扩军的号召,宋海荣主动报名,“当时一心想着保卫家乡、守护好父老乡亲。”宋海荣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独立七团,开往前防,开始了一段烽火岁月。
练兵备战,刻苦练就一身本领,800米之外,能百发百中,宋海荣有了“神枪手”称号。
(宋海荣回忆当年战斗狙击时的情景。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身为狙击手的宋海荣显出了神勇,坚守阵地六天六夜,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猛烈的炮火进攻。
一寸山河一寸血,东北解放后,1949年1月,宋海荣入列解放军第40集团军,朝着解放全中国进军。
南下行军,异常艰苦,加上气候、饮食不适,宋海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路途中,他2次病倒,住进战地医院。即便住院期间,他枪不离手,每天练习瞄准射击,天天盼着早回战场,冲锋杀敌。
勇士也一路披荆斩棘,在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湘西剿匪中,宋海荣身先士卒,战绩非凡。
解放后,宋海荣所在部队驻扎宁乡,他从党小组长迅速成长为连队指导员。1952年,他在宁乡转业,被分配到县保险公司工作,投身到地方建设中。1年后,热血青年迎来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如今,他与妻子相濡以沫,已走过69年的风雨,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愈加美好。
(宋海荣展示珍藏的纪念章。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老人家中珍藏着多枚军功章、纪念章,一枚枚勋章是老人革命生涯的见证,褒奖他曾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宋海荣也流露出清澈的爱:“党让年轻的我看到希望、感受到使命,我愿追随一生、奉献一生”。
责编:潘华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