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道德经》

2022-11-26 10:1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张荣兵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启人无数。闲暇之时,捧读此书,心有所感,惶惶然诉诸文字,纯属自乐。有几个争论几千年的观点我必须在此申明一下,可能跟很多人的说法不一样。同时,拜读《道德经》,我发现“大道至简”,并不是传说中的玄之又玄。老子的辩证法朴素、方法论简单,操作性不难。把难懂的文言文文字化成现代人的语言,把老子的大智慧用简朴的文字通俗易懂地传播到每个人的心里,使之接地气能实用,从而给我们日常生活做人做事带来指引、少走弯路,启迪心灵智慧。

其中《道德经》第二章写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的观念,成为《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所谓的“有为”。“无为”被很多人理解成什么事情都不做,或者不作为不妄为不折腾,天下就可以大治了。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在“道”,看清了“道”,才能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无为。现代人都在望文生义。“无为”的真正意义是:领导者应清空自己、放下名利欲望,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则老百姓就有利和物阜民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如果能做到这样,则“无为而无所不为”。

《道德经》通篇讲领导力法则,阐述天之道、圣人之道。更多的是给当权者讲的。如果不明白这个中心思想,《道德经》就看不懂。“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如果王侯将相首先做不到,则老百姓更做不到。

《道德经》第五章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乍一看这句话,不是在骂人吗?!字面意思好像是:天地和圣人都不仁义,视老百姓的性命如草芥。老子是不是有愚民思想和消极避世的教化?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冤枉了老人家。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是:天地和圣人都一样,他们是无私的,不讲仁不仁义,对待世间万物,都跟对待草扎的狗一样,没有丝毫偏袒。你用刍狗或者金子来祭祀它们,它们都不会动感情,无所谓善恶,也懒得理睬你人间的贿赂。因为七情六欲都是你人类瞎贴的标签,这玩意过度了就不是好东西。天地没有感情也不说话,不照样在滋养万物?!天行健地势坤,寿命还长得不得了。而且大自然还有个神奇的法则,那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上善之人,若水性也。比喻君子为人处世,犹如净水利益万物,又如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君子似水居于低洼之处而虚怀若谷;心如止水于深潭之中而宁静致远,致虚极守静笃。《周易》64卦仅有谦卦这一卦爻辞都是吉象,其他卦象都是祸福相依。

汉文帝刘恒崇尚黄老学说,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治国。废苛法抚孤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另一方面文帝为人十分仁德宽厚,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这使天下百姓受益无穷,也使西汉王朝逐渐走向强盛,出现了“文景之治”。唐朝也以道教为国教,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从不言语不争名利,却无时不刻不在滋养万物。日月星辰寂寂无声,却带给我们阳光雨露四季如歌。每一个天体依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尽职尽责,这就是大自然。大家喜欢观日出,在海上,在山巅,当一轮红日缓缓升腾出地平线,震撼我们的是自然的力量,如此美妙而亲切。苍山不墨千秋画,云海无弦万古琴。

天地没有企图心,人家一直在施云播雨、承载万物,但从来不觉得我是主宰,我是这个天下的主人,淡淡地把自己隐藏在身后。修身的方法就是去除内心的欲望,设法把自己保持在纯净的状态,然后为大家去做事而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最终进入“天之道”的境界。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写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处世之道,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凡事可为,而不去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而胜,成全的是别人,成就的是自己;层次不一样,眼光和境界也大不相同。老子所说的“有”,意思是顺应自然积极去做有益的事情,所说的“无”是说事情做了不求回报心无挂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才是圣人的思维、真正的大智慧。老子所说的“圣人”,不是说像孔子一样的圣人,而是指有道之人,效法天道之人,能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得比较得体的人。借用道家集大成者庄子的名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间有人能做得到吗?当然有,除了修行人,古代和现代的人比比皆是。

当代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拥有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日航和京瓷。他27岁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去努力,他一直对员工非常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订单下降90%,他要求员工正常上班工资照发,别的公司都大幅裁员。而他的员工都斗志昂扬拼命工作。后来公司的股价持续飙升成为全日本第一。众志成城,建立阳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度过金融危机走向成功的关键。大家来成就他,是因为他不忘初心放下私利,为大家去做事,个人不求回报才有今天。

《道德经》中的“道”,实际上既是王者的治国之道,又是百姓的修身之道,更是世人的处世之道;“德”,实际上既是圣人之德,又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做人之德,更是百姓的日常行为规范,讲求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处世态度。我们当效仿并践行之。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